当前标签:任脉
相关标签:中医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书籍任脉
  • 第二节 病机 2007-9-7中医

    妇科疾病的病理机转,可以概括三个大方面: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画中画广告#)妇科病机与内科、外科等其他各科病机的不同点,就在于妇科病机必须是损伤冲任(督带)的。在生理上胞宫是通过冲任(督带)和整个经脉联系在一起的,在病理上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等只有损伤了冲任(督带)的功能时,才能导致胞宫发生经、带、胎、产、杂诸病。历代医家多是以此立论的。《...

    查看全文>> 标签:女性的病理特点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中医
  •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 2007-9-7中医

    胞宫是体现妇女生理特点的重要器官,它与脏腑有密切的经络联系和功能联系。冲、任、督、带四脉属“奇经”,胞宫为“奇恒之府”,冲、任、督三脉下起胞宫,上与带脉交会,冲、任、督、带又上连十二经脉,因此胞宫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冲、任、督、带四脉的功能有关,从而使冲、任、督、带四脉在妇女生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奇经”不同于十二正经,别道奇行,无表里配属,不与五脏六腑直接联通。从中医学经典理论中可以总结出冲、任、督...

    查看全文>> 标签:女性的生理特点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中医
  • 人体各部所属经络 2007-9-5中医

    头顶正中属督脉经;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画中画广告#) 面部、乳部属足阳明胃经(乳房属胃经,乳外属足少阳胆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耳部前后属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心部手心属手厥阴心包经;足心属足少阴肾经。背部总属阳经(因背为阳,中行为督脉之所主,两旁为足太阳膀胱经)。臀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腿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腹部总属阴经(因腹为阴,中行为任脉之所主)。其他...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诊法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颤震 髓海不足 2007-9-5中医

    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或善忘,头摇肢颤,溲便不利,寤寐颠倒,重则神呆,啼笑反常,言语失序,舌质淡红体胖大,苔薄白,脉多沉弦无力或弦细而紧。(#画中画广告#)治法:填精益髓。方药:龟鹿二仙丹。方中以鹿角通督脉,龟板通任脉,一善温养阳气,一善滋养阴精,均为血肉有情之晶,善补人之真气;人参大补中气,则气之源头得助,气化改善,气血调畅;构杞子滋补肝肾。四味相合,填精益髓,达到补养精、气、神三宝之功...

    查看全文>> 标签:颤震经络肢体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痛经 实证 2007-8-26中医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少腹部出现较剧烈的疼痛称痛经。(#画中画广告#)实证:经行不畅,少腹疼痛。如腹痛拒接,经色紫而夹有血块,下血块后痛即缓解,脉沉涩的为血瘀;胀甚于痛,或胀连胸胁,胸闷泛恶,脉弦的为气滞。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酌量用灸。处方:中级、次髎、地机、三阴交。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教材书籍针灸学教材中医痛经治疗症状诊断
  • 痫证 2007-8-26中医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失常的疾病,俗称羊痫风。(#画中画广告#)1.主证:本病一般多属实证,但反复发作可致正虚。发病之前,可有头晕、胸闷、神疲等先兆,旋即昏仆、不省人事、面色苍白、牙关紧闭、双目上视、手足抽搐、口吐涎沫、甚则二便失禁。发后头昏、肢软、神疲、苔薄腻、脉弦滑、久病则脉细。2.治法:取任脉、督脉为主、佐以豁痰开窍。3.处方:鸠尾、大椎、腰奇、间使、丰隆。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教材书籍针灸学教材中医治疗
  • 中暑 重证 2007-8-26中医

    主证:壮热口渴、唇燥肤热、烦躁神昏、甚至转筋、抽搐、苔黄、舌红、脉洪数;气阴两脱,则见面色苍白、汗出气短、血压下降、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舌淡、脉细数。(#画中画广告#)治法:取督脉和任脉经穴为主。署热蒙心针刺用泻法;气阴两脱可用灸法。处方:百会、人中、十宣、曲泽、委中、阳陵泉、承山、神阏、关元。转筋者,近取筋会、阳陵泉和承山穴以舒筋解痉。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加减:渴饮加金津、玉液...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教材书籍针灸学教材中医治疗病因
  • 中风 脱证 2007-8-26中医

    主治:目合口张、手撒遗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象细弱等。(#画中画广告#)治法: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处方:关元。神阏(隔盐灸)附注:(1)凡年高形盛气虚,或肝阳亢越,自觉头晕、指麻者,宜注意饮食起居,并针灸风市、足三里等穴作为预防措施。(2)指导病员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并配合推拿、理疗。(3)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查看全文>> 标签:中风脱证中医教材书籍针灸学教材中医治疗
  • 第一节 列缺 2007-8-24中医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画中画广告#)[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 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 配合谷...

    查看全文>> 标签:经络腧穴各论中医教材书籍针灸学教材手太阴肺经中医
  •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 2007-8-24中医

    人体的腧穴大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画中画广告#)1.十四经穴 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这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和所属脏腑病证的共同作用,因此,归纳于十四经脉系统中,简称“经穴”。十四经穴共有361个,是腧穴的主要部分。2.奇穴 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

    查看全文>> 标签:腧穴总论中医教材书籍针灸学教材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