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郁与越鞠丸 2009-4-10中医

    郁指结滞,郁而不通之义。郁病之说,源于《黄帝内经》,元代朱丹溪承《黄帝内经》之说创立了六郁学说,经后世不断完善,使其对治疗内科杂病,尤其是郁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查看全文>> 标签:六郁越鞠丸中成药
  • 郁病 治疗原则 2007-9-4中医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正如《医方论·越鞠丸》方解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之何有?”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画中画广告#) 郁病...

    查看全文>> 标签:郁痛气血津液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郁病 2007-9-4中医

    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画中画广告#) 郁有积、滞、结等含义。郁病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据统计,类属郁病的病例,约占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人数的10%左右。据有的医院抽样统计,内科住院病例中,有肝郁证表现者约占21%左右。郁病的中医药疗效良好...

    查看全文>> 标签:郁痛气血津液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痞满 肝郁气滞 2007-9-1中医

    症状:胃脘痞满闷塞,脘腹不舒,胸膈胀满,心烦易怒,喜太息,恶心嗳气,大便不爽,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苔薄白,脉弦。(#画中画广告#)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消痞。方药:越鞠丸。方中香附、川芎疏肝理气,活血解郁;苍术、神曲燥湿健脾,消食除痞;栀子泻火解郁。本方为通治气、血、痰、火、湿、食诸郁痞满之剂。若气郁较甚,胀满明显者,可加柴胡、郁金、枳壳,或合四逆散以助疏肝理气;若气郁化火,口苦咽干者,可加龙胆草、...

    查看全文>> 标签:痞满脾胃肠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癫病 心脾两虚 2007-8-31中医

    症状: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锐减,舌淡苔腻,脉沉细无力。(#画中画广告#)治法:健脾养心,调畅气机。方药:养心汤送服越鞠丸。养心汤健脾养心安神,即以人参、黄芪、甘草补脾;川芎、当归养心血;茯苓、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宁心神;更有肉桂引诸药人心经,以奏养心安神之功。越鞠丸以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解诸郁结,调节气机,使气畅血通,郁解神复,取其“气血流通即是...

    查看全文>> 标签:癫病心脑病证病因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病因
  • 治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药 2007-8-16胃病

    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闷胀、疼痛,或恶心、呕吐、嗳气、嘈杂、泛酸等症状。凡具有健脾、和胃、行气、消痞、解郁、除满功能的中成药,都适用于防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目前临床上用于本病的常见中成药有:(#画中画广告#) (1)保和丸主要成分:六神曲、山楂、法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功能:消食导滞,和胃健脾。主治: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纳差、腹胀、泛酸、嗳气等症。(2)越鞠丸主要成分:香附、川芎、栀子、...

    查看全文>> 标签:治疗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内科治疗治疗用药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