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节 环跳疽 诊断治疗 2007-9-13中医

    [诊断](#画中画广告#)好发于14岁以下儿童。发病部位在髋关节(环跳穴)。初起即有恶寒、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髋部筋骨隐隐作痛,皮色不变,活动障碍。继而疼痛加剧,呈半屈曲状,臀部外突,大腿略向外翻。成脓期皮肤掀热,皮色微红,疼痛剧烈,肿势蔓延腰胯,下及大腿,关节呈半屈曲位;伴高热、口渴、大便秘结,按之有波动感者,为内已成脓。化脓期约在发病后1—3个月。溃后流出黄稠脓液,后变稀薄,全身症状减轻,而...

    查看全文>> 标签:无头疽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
  • 第四节 臀痈 诊断治疗 2007-9-13中医

    [诊断](#画中画广告#)初起臀部一侧红肿热痛,患肢步行困难,红仲以中心最为明显,而四周较淡,边缘不清。红肿逐渐扩大而有硬结,数天后皮肤湿烂,随即变成黑色腐溃,或中软不溃;溃后一般脓出黄稠,但有的伴有大块腐肉脱落,以致疮口深大,收口较慢。初起即伴恶寒、发热、头痛、骨节酸痛、胃纳不佳等全身症状,待脓出腐肉脱落后,才逐渐减退。部分臀痈,患处红热不显,而硬块坚巨,有疼痛与压痛,患肢步行不便,进展较为缓慢...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
  • 第二节 阴痒 2007-9-11中医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称为“阴痒”,亦称“阴门瘙痒”、“阴空格”。(#画中画广告#)本病相当于西医学外阴瘙痒症、外阴炎、阴道炎及外阴营养不良。[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有虚、实两个方面。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常见分型有肝肾阴虚、肝经湿热、湿虫滋生三型。一、肝肾阴虚素体阴虚,...

    查看全文>> 标签:前阴病中医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中医
  • 第四节 妇人腹痛 2007-9-11中医

    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称为“妇人腹痛”,亦称“妇人腹中痛”。(#画中画广告#)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盆腔炎、子宫颈炎、子宫肥大症及盆腔淤血症等引起的腹痛。[病因病机]主要机理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临床常见的有肾阳虚衰、血虚失荣、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及寒湿凝滞等类型。一、肾阳虚衰禀赋肾气不足,或房事过度,命门火衰,...

    查看全文>> 标签:妇科杂病中医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中医
  • 导管引流 2007-9-5中医

    古代导管用铜制成,长约重00n左右,粗约0.3cm,中空,一端平面光滑,一端呈斜尖式,在斜尖下方之两侧,各有一孔(以备脓腐阻塞导管腔头部后,仍能起引流的作用),即为导管的形状,消毒备用。这种导管引流较之药线引流,更能使脓液畅出,从而达到脓毒外泄的目的。(#画中画广告#) 适应证:适用于附骨疽、流痰、流注等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用法:将消毒的导管轻轻插入疮口,达到底部后,再稍退出一些即可。当管腔...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治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清热法 2007-9-5中医

    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的一种治法。在具体运用时,必须分清热之盛衰、火之虚实。实火,宜清热解毒。热在气分者,当清热泻火;邪人营血者,当清热凉血。阴虚火旺者,当养阴清热。(#画中画广告#) 方剂举例清热解毒方,如五味消毒饮;清热泻火方,如黄连解毒汤;清热凉血方,如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养阴清热方,如知柏八味丸;清骨蒸潮热方,如清骨散。常用药物清热解毒药,如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野菊花、四...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治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辨疼痛与肿 2007-9-5中医

    1.先肿后痛者,其病浅在肌肤,如颈痈。(#画中画广告#) 2.先痛后肿者,其病深在筋骨,如附骨疽。3.痛发数处,同时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者,为流注。4.肿势蔓延而痛在一处的,是毒已渐聚;肿势散漫而无处不痛的,是毒邪四散,其势方张。5.肿块坚硬如石不移,不痛或微痛,日久逐渐肿胀时觉掣痛者,常为岩。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诊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问汗液 2007-9-5中医

    若痈证而见汗出热退,是邪随汗泄,为消散的征象;如汗出热不退,是邪盛难消,为酿脓的表现。若暑湿流注,;汗出热不退,除有酿脓之变外,还应考虑有续发的可能。如流痰、瘰疬等病出现潮热、盗汗或自汗,多是阴虚火旺或气血不足的表现。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诊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外感六淫邪毒 2007-9-5中医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毒能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人体,发生外科疾病。《外科启玄》说:“天地有六淫之气,乃风寒暑湿燥火,人感受之则营气不从,变生痈肿疔疖。”六淫只有在人体抗病能力低f时,才能成为发病的条件。但有时六淫邪毒的毒力特别强盛,超过了人体正常的抗病能力,也能造成外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六淫邪毒致病范围相当广泛,它包括现代医学生物性(细菌、病毒、原虫等)、物理性(高热、低热)、化学性(药物刺激)...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疮疡类 2007-9-5中医

    痈分外痈、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生长于体表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红肿热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一般范围在6—9an者。内痈是指生长于脏腑内的脓肿,如肝痈、肺痈、肠痈。(#画中画广告#) 有头疽初起即有粟米状脓头,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溃破之后,状如蜂窝,范围常超过9crnl)2上,甚至逾30cra者。发病变范围较痈为大,初起在皮下疏松的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最...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