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好发于14岁以下儿童。发病部位在髋关节(环跳穴)。
初起即有恶寒、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髋部筋骨隐隐作痛,皮色不变,活动障碍。继而疼痛加剧,呈半屈曲状,臀部外突,大腿略向外翻。成脓期皮肤掀热,皮色微红,疼痛剧烈,肿势蔓延腰胯,下及大腿,关节呈半屈曲位;伴高热、口渴、大便秘结,按之有波动感者,为内已成脓。化脓期约在发病后1—3个月。溃后流出黄稠脓液,后变稀薄,全身症状减轻,而疮口不易愈合。愈后常见关节畸形、僵硬、不能活动,或造成关节脱位或僵硬,而形成残废。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可高达11.0X109几一20.0X109几,中性粒细胞80%一90%。X线摄片在早期仅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无骨质变化。后期可见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同时骨质有脱钙现象。关节穿刺液可作细菌培养及细胞计数、分类。
[鉴别诊断]
一、臀部流注病在肌肉;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愈后不损伤筋骨。
二、髂窝流注患肢不能伸直,大腿略向内翻;愈后不造成残废。
三、髋关节流痰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状不明显;化脓需6个月至1年;溃后流出的稀薄脓液夹有败絮样物质。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湿热下注髋部筋骨隐隐作痛,活动受限,皮色发红,局部肿胀,疼痛较剧,屈曲不伸;伴恶寒,发热,头痛,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湿热下注,经络阻塞,气血瘀滞,故筋骨活动不利及红、肿、痛发作;湿热泛溢全身,邪热伤津,故见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方药:五神汤加苍术、黄柏。
(二)气虚血滞后期全身热病症状已解除,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挛缩畸形,或僵硬不能活动,疮口流脓稀薄,久不愈合;伴神疲乏力,纳差;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湿热毒邪耗伤正气,损伤气血,邪毒留恋,以致气虚血滞,络脉不通,则筋骨不利;气血运化失常,则神疲乏力,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为气虚之象。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物汤加伸筋草、忍冬藤、鸡血藤。
二、外治法
初期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中期宜切开排脓;溃后期用八二丹、九一丹药线引流。
[预防与调摄]
1.局部固定,初起则应用夹板或石膏托或皮牵引限制患肢活动,以减轻疼痛,防止畸
形及病理性脱位。
2.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粘连。
[结语]
无头疽系指骨与关节的化脓性疾病,包括附骨疽和环跳疽。其主要特征是:漫肿色白,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并能形成瘘管。附骨疽湿热邪滞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用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加减;热毒炽盛证,治宜清热利湿、和营托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加减;脓毒留恋证,治宜调补气血、解毒化湿,方用托里消毒散。环跳疽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和营解毒,方用五神汤加味;气虚血滞证,治宜益气活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外治除按一般阳证疮疡处理外,应注意防止病理性骨折以及小窦道、死骨的处理,并配合抗生素、支持疗法进行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