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不成反成醋,
酸甜可口多用途,
养生保健药用广,
益寿延年传千古。
醋,原称醯,其酿造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相传夏朝的杜康发明了酿酒的技术。他的儿子无意中把酒糟泡进缸里,过了三个星期(21天),当揭开缸盖一尝,竟然香气浓郁,吃起来酸中带甜,很好吃。消息不胫而走,这一技术很快传播开来。 酿酒不成反成醋这一民间谚语也由此而来。因酿醋需经 廿一日发酵,故称为 醋。
醋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米醋含有乙酸(亦称醋酸)、琥珀酸、B族维生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醋的产地不同,其成分也有差异。山西老陈醋、绵竹双头醋和镇江香醋在全国很有名望。山西、陕西人喜食醋,也善于酿造。近年来,许多厂家开发出多种保健醋,甚至连美容、护发也有醋制品。
醋对人类的贡献
醋对医学的贡献很大,一些中药饮片加米醋拌炒(这种方法叫醋炙法)后,可增加药性。一些通肝经的中药如柴胡、香附、玄胡等多用醋炙,相传战国时名医扁鹊也主张用醋来解诸药之毒,有些外敷剂型的中药也用醋调。近年发现,醋有降血脂和降血压的作用,于是有人把醋泡鸡蛋和醋泡花生米作为保健品经常食用;有人患顽固的指甲癣症也用老陈醋浸泡。也有人主张慢性肝炎患者酌情食用醋,有一定治疗作用,并且米醋酸涩入肝,可起到 引经作用。民间还有人用米醋解酒。醋的用处十分广泛, 流感来了用醋熏屋, 非典期间全国食醋供不应求。可见醋在维护健康方面颇受群众信赖。
食醋也有讲究
醋是酸性较强的食品,故用醋很有讲究。《本草纲目》称 服茯苓、丹参者,不可食醋。服用氨茶碱、碳酸氢钠、磺胺等碱性药物时也不能食醋,否则会降低药效。鲜牛奶遇醋会结块,影响消化甚至发生腹泻。故喝鲜奶时不宜同时吃含醋食品。醋可破坏新鲜绿叶蔬菜中的叶绿素,并使其变黄,故炒绿叶蔬菜时不要放醋。海参的黏蛋白遇醋会变味且影响口感,故烹制海参时用醋当慎。拌凉菜时放醋,可使凉菜的味道更鲜美,口感更清爽,但要注意不可隔夜或放置过久,以免营养素被破坏。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醋;另外,醋与山楂、乌梅等同食会增加酸性,对胃的损伤更大。脾虚湿盛者也不宜多吃醋,以防湿邪留滞。醋会破坏牙齿的保护层,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故食醋后应及时漱口,以利口腔保健。
(责任编辑:王翊榆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