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中医助你治疗小儿厌食证

2011-09-12 01:01:00新浪中医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小儿厌食症是临床当中,最常见的一种病证。医者在治疗上大都施以和胃、健脾消食等法。

  小儿厌食症通过临床观察,因于阴虚者,屡见不鲜。据祖国医学“虚则补之”的治疗大法,拟用养明清热之品为主而治之,则效颇捷。

  小儿厌食

  正如医家王寿堂在《医原》中所云:(小儿,春令也,木德也,花之苞,果之萼。稚阳末充,稚阴末长者也。稚阳末充,则肌肤疏薄,易于感触;稚阴末长,则脏腑柔嫩,易于传变,易于伤阴,故小儿病较大人为著,尤当以存明为第一义)。

  小儿厌食症阴虚方面的症结,多以胃阴虚为主。其临床表现:形体消瘦,手足心热,身热盗汗,燥动不安,不饥不食或食少,惟喜冷饮,嗜食生冷,或先喝水后食之,或水与谷食并进,或独饮冷水而拒食,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滑数或细数。立法:养阴生津,清热和胃。方药:沙参、乌梅、生稻谷、麦芽、玉竹、生地、地骨皮、黄连、莲子肉、五陈子、白豆蔻、炙鸡金、生甘草、莱菔子为基本方。

  一、兼有阴虚肝热,左颊左耳红赤,心烦易急,睡眠易惊或啼哭切齿者,舌边尖红苔薄黄或舌边一侧黄白普,脉弦细数,可酌加蝉衣、青黛、胆草、丹皮、焦栀子、茯神。

  二、兼有明虚肺燥,右颊右耳红赤,发热咳嗽,口干口渴,咽红且痛,或干咳无痰或少痰,舌尖红无苔,脉细数,可酌加川贝母、知母、元参、百合、麦冬、天丝黄。

  三、兼有阴虚心火亢盛,颜面红赤,燥扰心烦,睡眠惊恐,时时咬舌,小便短赤,舌尖红脉细数,可酌加淡竹叶、莲子心、胆南星、玳瑁、广角粉(冲)。

  四、兼有阴虚脾操,口唇干裂、舌头吐弄露于唇外,大便干,可酌加天花扮、宣木瓜、黑芝麻、当归、首乌、麻仁、郁李仁。

  五、兼肾阴不足,骨软瘦弱,咽腭发红,头发黄干稀疏,目睛暗淡无神,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两尺尤弱,可酌加女贞子、旱莲草、盐知柏、桑椹、制龟板、制鳖甲、淮山药、熟地、山萸肉等。

  小儿虽为稚阴稚阳之体,但究其阴阳两方面的情况,阴虚特别是胃阴虚较为多见。临证时,当审慎地观其形体,验其舌脉,询其症状,属于阴虚津伤者,若按上述之大法加减施之,每多获效。

(责任编辑:王翊榆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小儿厌食症
推荐专家更多
  • 彭树灵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 徐云生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固生堂东湖分院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

  • 曹田梅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