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茯苓:延年益寿之中药

2011-08-21 01:44:00凤凰中医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茯苓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中药之一。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肝、肾经,具有补脑健身、健脾和胃、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

  茯苓的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

  茯苓是一味延年益寿之药,《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魏晋、唐宋时期服食茯苓已很普遍。到了清代,茯苓被当做养生益寿要药,尤其是慈禧太,不但自己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有人对慈禧太的长寿补益药方进研究,发现使用率最高的一味药就是茯苓,在78%的方中皆有。

  茯苓功效

  茯苓含蛋白质卵磷脂胆碱、茯苓多糖等有效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组织的生理活性,促进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和白细胞调节素,间接抗病毒、抗肿瘤,减轻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且能够保肝降酶,延缓衰老,美容养颜。茯苓所含的卵磷脂胆碱,能增强和改善大脑功能。其所含的茯苓素利尿功效较佳,有助于降血糖减肥

  养生经验方

  1、茯苓蜂蜜面膜:茯苓粉15克,蜂蜜30克。将茯苓粉与蜂蜜调成糊状,晚上睡前敷于面部,翌晨用清水洗去。此方具营养肌肤、消除老年斑黄褐斑的功效。

  2、茯菟汤:茯苓150克,菟丝子300克,山药180克,石莲子60克,五味子200克。将上药烘干,研为细末,用山药末煮糊,调其余药末为。每次10~12克,每日早晚各服1次,淡盐汤送下。亦可制成汤剂,剂量酌减。此益肾、固精止遗,主治肾气虚、心肾不交之梦遗早泄白浊如米泔,妇女白带量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卧不安、食欲不振等。

  3、苓桂术甘汤:茯苓12克,桂枝、白术各9克,炙甘草6克。此方具有健渗湿、温化痰饮的功效,是中医治疗咳喘病的主方,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心脏哮喘以及部分痰湿型疑难杂病。

  茯苓药膳

  1、茯苓饼:白茯苓、大米粉、白沙糖各250~500克。先将白茯苓研细粉,过100目筛;再将白茯苓粉、大米粉、白沙糖倒人面盆搅匀,加水调成糊状,用平底锅,以微火摊成薄煎饼。此饼有健益气之功,尤适于老人日常保健食用,气虚体弱、纳少、便溏者亦可食用。每疗程5~7天,随意食之。

  2、茯苓酒:茯苓60克,米酒1000克。先将茯苓洗净,研碎,人米酒中,加盖密封,浸7天即可用。本酒有健利湿、益气安神之功,可用于慢性泄泻,慢性胃炎等。每次20~30毫升,每日1~2次。

  3、茯苓贝母梨:茯苓16克,川贝母10克,梨1000克,蜂蜜500克。把茯苓切成小块,贝母洗净,梨切丁。将茯苓,贝母放人铝锅内加适量水,煮至茯苓、贝母熟透,加入梨与蜂蜜,煮至梨熟。本品清热润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癌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翊榆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陈淑平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治感冒久咳、胃肠炎、胃溃疡、结肠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痒、崩漏、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及小儿发热咳嗽,消化不良、疳积等病症有丰富经验。

  • 石坤元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工人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