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炎炎夏季的到来,各大医院腹泻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医生提醒,这些患者有些是“热感冒”,主要是因为贪凉引起拉肚子,更多则是为细菌感染造成肠胃疾病
中医将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者划分为中医泄泻的范畴,从发病时间看,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属于中医的长夏时节,长夏湿气当令,湿盛则濡泄。脾脏喜燥而恶湿,加之饮食过量,或过食油腻及生冷,更容易损伤中阳而致运化无力,湿浊内生,混杂而下,故成泄泻。夏季脾运不及,加之过食油腻、辛辣及不洁之品则容易导致内伤饮食,外感时邪,积滞与气血搏结而出现下利黏液脓血便之痢疾。
中医认为夏季肠道传染病以肠道表现为主者病位在肠,属湿热疫毒伤肠,治疗应以通因通用之法,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用药,临床多用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等;伴有肾功能损害者为疫毒伤肾,需要适当加入补益脾肾的药物。
饮食调理防治肠道疾病
喝醋润肠防腹泻
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合理搭配饮食,少吃油炸、高盐食品、多喝一些醋饮料,如天地壹号,可以助消化,提升食欲,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抵御疾病的侵袭。
另外,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长时间开空调隔绝室内外空气流通,容易使细菌生长,因此在室内也可以定期通过熏醋来杀灭细菌。调查显示,醋厂的工人长年不患感冒,甚至工作20多年也从未患过感冒。研究者认为,由于工人长期接触醋,醋厂空气中的醋酸度使感冒病毒难以生存。
清粥瓜果解暑热
夏季为瓜类上市之时,进食瓜类有助于及时补充水分。瓜类蔬菜中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凉性,能够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
夏日的膳食调养,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且清淡为主。人们出汗多,食欲不好,可用各种营养保健粥来开胃,并调理身体。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干扁豆浸透与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湿、健脾止泻。此外,红小豆粥、薄荷粥、银耳粥、、苦瓜粥都是夏季佳品。下面小编就为您推荐三款解暑药膳:
马齿苋粥:将马齿苋(30克)洗净,切成六分长的节,粳米(100克)淘净。粳米放入锅内,加马齿苋,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熟,每日两次服用。
鱼腥草粥:将鱼腥草(50克)洗净,切成颗粒状。粳米(100克)淘净。粳米、鱼腥草放入锅内,加盐、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每日2次,早晚餐用,清热止痢。
茶姜冲剂:红茶、鲜生姜汁各200克,白糖500克。红茶加水适量煎煮,每20分钟取煎汁1次,加水再煮,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再用小火煎熬浓缩;到将要干时加入鲜姜汁加热至粘稠停火,待温后拌入干燥白糖粉将煎液吸净,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每次10克,每日3次,以沸水冲服,连服7天-8天,健脾利湿。
(责任编辑:魏思静)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诊治咳嗽、哮喘、厌食、腹泻、胃炎、遗尿、血尿、肾病、湿疹、荨麻疹、多汗症、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及小儿体质调理。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