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中医论牙痛 偏方针灸齐上阵

2011-06-24 00:59: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牙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症状,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中医治疗手段很多,针灸按摩偏方等等,效果都很好,“赶跑”牙痛,轻松好胃口。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症状,中医认为痛是由于外感风邪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宜从肾治,中医治疗手段很多,针灸按摩偏方等等,效果都很好,“赶跑”牙痛,轻松好胃口。

  一、中药方剂

  1、风火牙痛: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中医论牙痛 偏方针灸齐上阵

  薄荷连翘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竹叶12克,绿豆衣12克,知母12克,生地黄15克,薄荷6克(后下),牛蒡子10克。水煎服。

  中成药牙痛一粒丸,每次取1~2,填人龋齿洞内或肿痛的齿缝处,外塞一消毒小棉球,防止药丸滑,并注意将含药渗出的唾液吐出,不宜下。

  民间偏方:

  (1)生石膏18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9克,荆芥6克,防风6克,青皮4.5克,生甘草3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白菜洗净捣烂用纱布挤汁,左牙痛将菜汁滴入左牙右牙痛将菜汁滴人右牙,数量少许不宜多。

  2、胃火牙痛:清胃泻热,凉血止痛。

  清胃:黄连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牡丹皮12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升麻6克。水煎服。若胃腑积热,大便秘结。加大黄以通里泻热。若肿连腮颊,加板蓝根、蒲公英、紫地丁等,以清热解毒。若胃火上蒸,灼伤血络,齿龈出血,宜选加鲜芦根、西瓜翠衣、竹叶、绿豆、丝瓜络、金银花,以清胃凉血。

  中成药

  (1)炎热清胶囊,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儿童酌减。

  (2)消炎散结片,口服,每次5~8,每日3次。

  民间偏方:牙痛粉,生半夏粉10克,生苍术粉5克,细辛粉2克,冰片0.5克。充分和匀,用棉球蘸粉填在牙痛处,痛不止再换药填上。

  3、虚火牙痛:滋阴益肾,降火止痛。

  知柏八味丸加狗脊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牡丹皮12克,知母10克,黄柏12克,狗脊15克。水煎服。如兼有脾虚者,宜用左归丸,以滋阴补肾健

  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每日2次;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6片,每日4次。

  (2)六味地黄丸,服法与知柏地黄丸相同。

  民间偏方:冰糖100克,清水1碗,放入锅里煮成半碗,一次服完,每日2次,有清热退火止牙痛之效。

  4、肝火牙痛:宜清泻肝胆、疏肝止痛。

  牙痛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发作或加重,全身常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方剂宜用龙胆泻肝汤去木通,加黄连、丹皮。

  5、风冷牙痛:宜疏风、散寒、止痛。

  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寒发作或加重,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全身可伴有恶风寒、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主要见于阳虚体质牙周病患者。方剂宜用川芎茶调散加荜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陈淑平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治感冒久咳、胃肠炎、胃溃疡、结肠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痒、崩漏、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及小儿发热咳嗽,消化不良、疳积等病症有丰富经验。

  • 石坤元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工人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 周继友主任医师济南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胆囊息肉,胃癌,食管癌,肠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