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能治很多病
“拔罐疗法与针灸一样,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物理疗法。”专家说,拔罐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常见疾病都可以用拔罐方法进行治疗。如急慢性支气管炎、颈椎关节痛、消化不良、神经性疼痛、高血压、发烧感冒等。
选“罐”有讲究
专家指出,拔罐时用的“罐”有许多种,常见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抽气罐等。其中玻璃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因其光滑透明,可以观察到罐内皮肤充血、淤血、起泡及出血情况。家庭中常用的橡胶罐、抽气罐使用方便,但不能用火,因此效果较小。根据大小,罐还分为许多型号,不同部位和穴位用的型号不同,背腿多用大号的,额头、脖子用小号的。
最好由专业医生拔罐
正因为拔罐疗法适用度广、需求大,因此市场上提供拔罐治疗的地方越来越多。除了医院,许多按摩馆、美容院、足疗店也都有拔罐服务,但其服务人员都只是经过简单培训的美容师。
对此,专家表示,拔罐是一项专业的中医理疗方法,既要熟知穴位,又要掌握手法,最好由具备中医行医执照的医生进行。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随意进行拔罐治疗,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伤害,如烫伤、损伤皮肤、引起疼痛甚至加重病情。据了解,很多医院都曾接诊过不少类似病例,轻者烫出水疱,严重的甚至造成大面积烧伤。
拔罐治疗五个注意事项
近些年,家庭用的抽气式罐很常见,但也存在用法不当的问题。专家指出,拔罐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一、分清体质。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罐,会使虚者更虚。
二、注意身体状况。有心脏病、血液病、患皮肤病以及孕妇、妇女经期、过饱、过饥、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
三、小心不宜部位。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
四、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拔罐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
五、拔罐后正确处理。拔罐后不慎起泡,每个罐内多于3个泡,就应及时涂烫伤膏,或去医院处理。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来慧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拔云退翳丸主要成分是密蒙花、蒺藜(盐炒)、菊花、木贼、蛇蜕、蝉蜕、荆芥穗、蔓荆子、薄荷、当归、川芎、黄连、地骨皮、花椒、楮实子、天花粉、甘草。故拔云退翳丸清热、解毒、退翳、泻火效果明显。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