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亚健康膏方
亚健康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积劳内伤而致气血衰少,气虚阳弱,鼓动无力,脑失滋养,而见倦怠、眩晕等;思虑过度,心脾两虚,故见心悸耳鸣、失眠多梦、神思恍惚、注意力不易集中等;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气机遏郁,血行不畅,故见情绪低下、抑郁易哭或急躁易怒等;脾虚湿停,或感受外来湿邪,气机被遏,故见咯痰、脘痞、纳呆、便溏、梅核气等。常见证型及调治方法如下:
气阴两虚型
心悸不安,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咽干口渴,舌红少苔,或舌苔薄白,脉细数等。治以益气养阴。以生脉饮、六味地黄汤、麦昧地黄汤、左归饮、右归饮为基本方,酌加牡丹皮、地骨皮、远志、淮小麦、十大功劳叶、五加皮、柏子仁等,如法熬制膏方。
肝郁气滞型
精神抑郁,郁郁寡欢,喜叹息,胸胁胀满或窜痛,或胃脘胀满,嗳气,痛泻,心烦易怒,或有梅核气,纳呆神疲,少腹胀满或疼痛,妇女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面色青黄不荣,苔薄,脉弦等。治以疏肝解郁,以逍遥散、小柴胡汤、甘麦大枣汤、越鞠丸为基本方,酌加牡丹皮、山栀、郁金、八月札、青皮、生麦芽、绿萼梅、香附、枳壳、延胡索等,如法熬制膏方。
脾虚湿困型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胸脘满闷痞胀,饮食减少,头身困重,舌淡胖,苔腻,脉濡弱等。治以健脾化湿,以清暑益气汤、藿朴夏苓汤、连朴饮、温胆汤、三仁汤、平胃散为基本方,酌加藿香、佩兰、石菖蒲、草果、草豆蔻、半夏等,如法熬制膏方。
面色黧黑晦暗,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舌紫,舌下静脉曲张,纳差寒热,头痛、胁痛、腹痛等,痛处固定不移,经久不愈,或见月事紊乱,舌紫暗,脉沉涩。治以活血化瘀,以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通窍活血汤、金铃子散、失笑散、大黄蝥虫丸为主方,酌加乳香、没药、丹参、青皮、蒲黄等,如法熬制膏方。
气虚不足型
面色不华,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少气懒言,心悸气短,胸闷活动或劳累后加重,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多汗或动辄汗出,容易感冒,手足发麻,大便溏薄,脉细无力,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等。治以补气升清,以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补阳还五汤、生脉饮、升陷汤为基本方,酌加山药、酸枣仁、石菖蒲、远志、葛根、沙苑子、五昧子、莲子肉、生姜、大枣、山楂、神曲等,如法熬制膏方。
心肾阳虚型
形寒肢冷,颜面及下肢虚浮,心悸气短,胸闷,胸痛或遇寒易作,甚至寒痛彻背,唇甲青紫,心悸汗出,或不能平卧,腰酸乏力,面浮足肿,脉沉微,舌紫暗或淡胖,苔白滑等。治以温阳利水,以右归丸、金匮肾气丸、十全大补汤、保元汤、真武汤、丹参饮为基本方,酌加干姜、巴戟天、仙茅、淫羊藿、菟丝子、川续断、杜仲等,如法熬制膏方。
心脾两虚型
乏力失眠,心悸怔忡,头晕目花,饮食减少,失眠多梦或易醒或朦胧不实,健忘,头晕目眩,面色不华等。治以养心悦脾,以归脾汤、生脉饮为基本方,酌加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百合、茯苓、远志等,如法熬制膏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亚健康的年轻人也是吃膏方主力军,胸闷等症者,适用于“调肝健脾膏”,此膏药健脾利湿,但肝火旺盛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