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首页 > 中医 > 中医综合 > 中医访谈 > 正文

夏季养生怎么吃?中医药专家教您“开小灶”

2019-06-28 16:18:03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除了调节心智,还可从膳食方面调理。然而夏季炎热,顾虑太多,能吃的太少,夏季该怎么吃才算养生呢?对此,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彭康教授为您支招解馋。

  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静,做到神清气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注意养心,夏季也是心脏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除了调节心智,还可从膳食方面调理。然而夏季炎热,顾虑太多,能吃的太少,夏季该怎么吃才算养生呢?对此,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彭康教授为您支招解馋。

  一、雪菜豆腐

  制作材料:豆腐100g,雪菜20g,烹调油、食盐、味精适量,葱、姜末少许。

  制作方法:

  1、将豆腐切成约2立方厘米方块,用开水烫3分钟,捞出备用;

  2、将雪菜切成碎丁备用;

  3、食用油热锅,放葱、姜炝锅,放入雪菜煸炒,再放豆腐、盐、少量清汤,旺火收汁,放少许味精,出锅即可。

  养生功效:雪菜具有利尿止泻,祛风散血,消肿止痛的作用,豆腐能够生津润燥、清热解毒。

  适用人群:普遍适用。

  二、田七木耳汤

  制作材料:田七苗150克、黑木耳50克、西红柿、姜、盐、生抽适量。

  制作方法:田七苗清洗干净,黑木耳提前清水发好,西红柿切片,姜切末,黑木耳撕成小片。少许油炒姜末,放入西红柿翻炒,西红柿出红油后放入黑木耳翻炒。加入一碗高汤(或开水),加适量盐、生抽,水开后放入田七苗煮1至2分钟,熟透即可。

  养生功效:田七苗清热解毒,养肝清脂,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田七木耳汤,有养肝护肝的功效。

  适用人群:普遍适用。

  三、绿豆粥

  制作材料:绿豆100克、粳米250克。

  制作做法:绿豆加水浸泡4小时,除净杂质,放入锅内。粳米淘洗干净,也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炖煮至绿豆、粳米熟透。

  养生功效:清热解暑、解毒利水

  适用人群:普遍适用,尤其有暑热、烦渴、水肿、腹泻痢疾、痈肿等病证的人群。

  四、薏仁糙米粥

  制作材料:薏仁150克、糙米150克、猪肚1/2个

  制作方法:猪肚用水洗净,切成细丝,与薏仁和糙米一起放入锅中,水分则依个人喜爱的浓稠度增减,熬煮成粥。

  养生功效:薏仁具有利尿消炎的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改善水肿;糙米中的食物纤维,则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猪肚补虚损,健脾胃。

  适用人群:普遍适用,尤其胃肠功能稍差者。

  五、薄荷粥

  制作材料:薄荷15克(鲜品30克)、粳米30~60克、冰糖适量。

  制作做法:薄荷煎汤备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薄荷汤及冰糖即可。

  养生功效:清心怡神、解暑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适用人群:普遍适用,尤其夏季食欲减退人群。

  此外,彭康教授推荐夏季多食用南瓜、苦瓜,按个人喜好烹调食用即可。

  南瓜滋补脾胃补中气,富含碳水化合物、果胶,可保护胃肠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刺激,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等成分。体质虚寒者可在夏季多吃。

  苦瓜有清热消暑、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的作用,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结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

  据彭康教授介绍,夏月属火,火性温热、上炎。骄阳似火,天阳下济,地气上腾,万物番秀而华实。在夏天,人体阳气趋于外,阳气最旺,新陈代谢十分旺盛,腠理疏松,汗出较多,气随津散,每易伤阳耗津。加之长夏雨多湿重,易困脾阳。夏天补养要有度,更要注重防暑伤阳,宜清补为主,盛夏季人体阳气外越,阴气内伏。长夏雨多挟湿,湿热交蒸,每易侵袭人体而致病。暑为阳邪,多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易困阻脾阳。夏天饮食忌“生冷、肥腻、臭恶”,不宜过多地吃冷食、蜜冰、凉粉、冷粥等。避免胃肠炎、痢疾等疾病。饮食当以清淡易消化为宜。适当吃葱蒜(辛温散寒通阳)。所谓夏天补阳主要是指夏令养生,顺乎正阳。夏天日长而炎热,在起居生活中,无厌于日,顺其自然,正确面对夏天,不要产生厌恶情绪,仍要晚睡早起,使意志活泼愉快,热爱大自然之美,就象含苞欲放之植物,使其华英成秀,才能使人体之阳气宣通开泄—“顺乎正阳”。(通讯员:吴佳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彭康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治未病中心,脑病科

  彭康,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教授(中药学)、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医疗本科获医学学士,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获医学硕士,199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专业获医学博士。师从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和军委保健医臧坤堂教授。1997-1999在香港浸会大学作访问学者。曾任全军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军医大学中药方剂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药药理与临床》编委。从事本科及研究生《中药学》、《方剂学》教学工作多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请访问http://blog.sina.com.cn/pkang12

特别策划
心脏病
推荐专家更多
  • 周继友主任医师济南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胆囊息肉,胃癌,食管癌,肠癌

  • 王晓红副主任医师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 李铜元副主任医师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