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炖汤时,往往把食材都放入锅中一起炖,尽管最终的味道有主次,但加热不分先后。但中药在煎熬过程中,有着明确的“辈分”,谁先谁后都有讲究。
坚硬和有毒的药材先煎。这主要考虑其效果和安全性。矿物类、贝壳类、化石类、动物的角甲骨类药物较为坚硬,有效成分较难溶出,应单独煎煮30~6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同煎,以保证充分起效。川乌、草乌、附子等有毒药材应单独煎1~2小时,使其毒性成分分解。
气味芳香易挥发的药材后入。有些药材比较“脆弱”,如果煎煮太久,药性会受到影响。这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有效成分容易在加热过程中挥发的药材,多发挥解毒、化湿、行气、温里的功效。例如薄荷、紫苏、荆芥、沉香等。加入这些药的时机是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部分消食药和少数清热、泻下药的有效成分不耐煎煮,易被破坏,如大黄等,有时只需要用开水泡服即可。
珍贵药材单独煎。另煎又称另炖或隔水另蒸。人参、羚羊角等药材比较珍贵,如果和其他药物共同煎煮,时机把握不好,有效成分可能无法充分煎出或被其他药物的药渣吸附。这些药应单独另煎1~2小时。煎液可以另取,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
不易取汁的药材包煎。它指将药物用稀疏的纱布等包裹后入煎,主要适用于具有刺激性毛茸、容易浮于液面不便煎煮的药物;煎后药液黏稠、不便滤取药汁的药物;或加热时易引起焦化的药物。需要包煎的药有五灵脂、车前子、滑石等。这些药如果和其他药一起煎煮,时间难以控制,还可能影响整剂药的作用。
久煎易被破坏的药材泡服。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后易被破坏,可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西红花、胖大海、番泻叶等。
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烊化。胶类及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需要单独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物加热溶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这类药物放入其他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蜂蜜等。
用量少的贵重药冲服。冲服即用温开水或其他药物的煎液冲泡某些药粉一并服用,适用于用量较少的贵重药,如鹿茸、海马、冬虫夏草、牛黄、珍珠等。还有些药研粉冲服是为了提高疗效,如三七等。某些药的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或易被高温破坏药效,只能制成散剂冲服,如麦芽、鸡内金等。个别有毒性的药、液体药和入水即化的药物也需要冲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擅长诊治咳嗽、哮喘、厌食、腹泻、胃炎、遗尿、血尿、肾病、湿疹、荨麻疹、多汗症、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及小儿体质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