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首页 > 中医 > 中医综合 > 中医访谈 > 正文

秋季中风高发皆因“燥”起 防中风需先防燥

2012-10-31 06:54:54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周国平教授表示,秋天易感受燥邪,至脑脉痹阻,经络不通,清窍蒙闭,导致中风的高发。这就是秋季中风高发的原因。秋季预防中风,日常中多喝水、注意保暖和饮食清润。

  我国是中风高发的国家。据统计,全国每年有200万-250万名新发脑血管病患者。有资料表明,约有70%的中老年人中风发生在秋季。由此可见,秋季尤其需要预防中风的发生。提及预防,我们就应找出秋季中风高发的原因,进而从源头进行有效的预防。

  为何中风高发于秋季呢?秋季中风高发的主因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就为广大网友采访到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周国平教授,让他为大家详细解答关于秋季中风高发的始末。

  周国平教授表示,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也叫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倒,仅以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中风发生的基本病机是瘀血痰浊,痹阻脑脉,导致经络不通,清窍蒙闭。经络不通,则出现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清窍蒙闭,则出现突然昏仆,神志昏迷。”

400X300_1

周国平教授讲解秋季中风高发原因

  【专家简介】

  周国平:医学博士,针灸推拿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介绍:1985年7月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获中医临床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针灸学硕士学位;2001年6月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获针灸推拿专业医学博士学位。历任湖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副主任、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设备处处长。现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临床针灸分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针灸推拿学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

    擅长:中风病(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与康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面瘫、颈椎病、骨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腰腿痛、单纯性肥胖、抑郁症以及亚健康调理等。所独创的全经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有效率达97.8%;整体经络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有效率达96.7%。

  秋季中风高发皆因“燥”

  从中医角度来看,秋季主气为“燥”。表现为气候干燥,空气中水分缺乏,当“燥”入侵人体时,即为燥邪。“燥性干涩,最易损伤人体津液,让人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干燥的症状。当燥邪伤津太过,就会损及阴液。”周国平教授说。“秋有初秋和深秋之分,因而所产生的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初秋有夏热之余气,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相合侵犯入体,导致温燥的发生;深秋接近冬季,北风起,天气转寒凉,当秋天的余燥与寒相合侵犯人体,导致凉燥的发生。

  初秋温燥为病,既有燥邪易伤阴津,又有温热之邪,易伤津耗气,两邪相合,阴伤更甚,阴不制阳,化生瘀痰,痹阻脑脉;深秋凉燥为病,既有燥邪伤及阴津,又有寒凉之邪,其性收引凝滞,收引则经脉拘挛,凝滞则血行涩滞不畅,两邪相合,则血行不畅,痹阻脑脉。因此秋天易感受燥邪,至脑脉痹阻,经络不通,清窍蒙闭,导致中风的高发。这就是秋季中风高发的原因。

  秋季预防中风从防“燥”入手

  从中医角度出发,秋季中风高发归结于“秋燥”,所以预防秋燥就能有效帮助人们预防中风的发生。如何预防秋燥引起中风发生,周国平教授强调要做到每日保证1200毫升的饮水量,注意保暖,以及饮食上要以清润的食物为主,避免吃燥热的食物。

  保证饮水量

  每天需保证饮水1200毫升。大多患者发病前均缺水。机体缺水易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加大,很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风发病机会。临床发现大部分中风患者在发病当天都有缺水的病史。

  喝水的次数要多。喝水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因为口渴时表明人体已缺水,应每隔一小时就喝一杯水。夜尿多的老人床头最好放一杯水,起夜后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早晚喝杯水。人们经过一夜睡眠、出汗和排尿后,人体水分减少,血粘稠度会升高。所以夜晚入眠前及早晨起床后,各饮用2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

  注意别“秋冻”

  “春捂秋冻”是民间常用的养生方法,但并非人人皆宜,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秋天来临,气候变凉,特别是在霜降之后,天气由凉转寒,人体受到寒冷空气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引起血压升高。此时,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血液黏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进一步促使血压的增高和血栓的形成。再加上中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

  饮食清润

  秋季气候干燥,易损伤人体阴津,所以饮食宜多吃清淡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主要有梨、甘蔗、百合、银耳、大枣、红薯、枸杞、麦冬、沙参、蜂蜜、山药、白扁豆、藕、栗子、胡桃、花生、荸荠、海蛰、胡萝卜、荠菜、平菇、海带、番茄等。少吃辛辣、煎炸,易伤阴津食品,如辣椒、生姜等。(通讯员:陈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周国平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康复科

周国平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岭南针法名匠、羊城好医生、岭南名医

针推康复科主任。历任湖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副主任、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先后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获针灸推拿专业医学博士学位。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临床针灸分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出版教材专著6部。荣获“敬佑生命·2016荣耀医者”“专科精英奖”、被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为“广州市海珠区三级康复服务网络专家组委员会”委员。

医疗特长:瘫痪性疾病(中风、面瘫、截瘫等),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骨性关节炎等),肿瘤病(化疗后、放疗后、手术后)的中西医结合康复与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 林昭彤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炎、鼻炎、支气管炎,慢阻肺,肝炎、胆囊疾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结肠炎、各种老年病,泌感、结石,风湿痹症、眩晕、痛症等杂病。对小儿四时感冒、咳喘、厌食、虚汗、肾炎及皮肤科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

  •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