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伏天灸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最捧。天灸已成为独具岭南特色的“中医节”。据统计,每年到广东省中医院进行天灸贴药的人群超过了20万人次,并且这样的盛景已经持续了20多年。天灸到底有哪些功效?什么样的疾病适合进行天灸?近日,广东省中医院在携手39健康网,在大德路总院健康广场举办了一场名为“冬病夏治——天就疗法知识知多点”的专题讲座。讲座后,39健康网中医频道编辑独家采访了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李滋平教授,让他为广大网友道破“天灸”的奥秘。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李滋平教授为患者讲解三伏天灸
三伏天灸可用于治疗的疾病种类
李滋平教授谈到,三伏天灸是根据“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用芳香、辛温之品研末调制,在“三伏天”敷帖穴位以治疗哮喘、慢支、虚人感冒、慢性鼻炎、虚寒腹痛、慢性肠炎、颈肩腰腿痛、慢性盆腔炎、痛经等疾病。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天灸疗法。
天灸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中,所以又称“自然灸”或“自灸”。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又称“无热灸”或“冷灸”。
李滋平教授表示,天灸可以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呼吸疾病:虚人感冒、鼻炎、慢支、哮喘等
李滋平教授说,广东省中医院进行的三伏天灸尤以治疗虚寒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等使用最广泛。
天灸治疗体虚感冒具体穴位
李滋平教授表示,不少网友因为体虚而容易患上感冒,在三伏天灸时可以通过调理相关脏腑和经络,如肺、脾、肾及督脉、膀胱经等,药贴可以贴于以下部位。
风门(双):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双):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双):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双):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天灸对症治疗肩颈腰腿疼的具体穴位
李滋平说,颈肩腰腿痛在中医中属痹症范畴,是由于人体气血亏虚,阳气不振,腠理空疏,卫阳不固,风寒湿邪得以乘虚侵袭,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痠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天灸用药成分中有辛温通络、活血祛湿的中药,借助局部天灸贴敷疗法,药效通过皮肤渗透病之所在,起到温通经络,祛湿散寒,行气活血,消瘀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通而不痛”之功效。
颈椎病可选择下面的穴位进行贴药。
百劳(双):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肩井(双):第七颈椎棘突下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心俞(双):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天灸治疗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为妇女常见病。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是人体正气不足而余邪未尽,经络受阻使气机不畅、瘀血内停而导致腹部及腰骶部疼痛或不适。现天灸用药中含有辛温通络、温补脾肾的中药,药效通过局部贴敷渗透肌表,直达病所,以其温通之力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通则不痛;再以其温补脾肾之功,扶持人体正气,令邪不胜正,帮助机体排除体内毒素,达到治疗之目的。
最后,李滋平教授强调,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进行三伏天灸,其中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孕妇、血证、发热者,以及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不适用天灸治疗法。
【专家介绍】
李滋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主任,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骨伤微创水针刀学术委员会副会长,社区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香港医院管理局针灸操作安全指引专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韩晶 通讯员:宋莉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为专长;对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