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女性痛经难忍 针灸调理

2010-05-31 00:10:0039健康网 杜念念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

  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

  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医中药治疗痛经疗效比较好,但因根据病情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痛、拒按,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经色紫黑有血块,常伴有两胁胀痛或经前期乳房胀、舌紫暗、脉沉涩,可用通瘀煎,当归9克、乌药9克、红花4.5克、香附6克、青皮6克、木香3克、生山楂12克、泽泻9克,每日1剂,日服二次,连服3~4周。

  2、寒湿凝滞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淡有块如黑豆汁,行而不爽,畏寒便溏,舌边紫,苔白润或腻,脉沉紧、可用温经汤,党参9克、川芎4.5克、当归9克、芍药9克、桂心3克、莪术9克、丹皮6克、甘草6克、牛膝9克,或者用艾附暖宫丸6克,每日2次。

  3、气血虚弱型:

  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且有下坠感,按之痛减、面色苍白、神疲无力、经量少,色淡稀薄,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脉虚细,可服用八珍汤或圣愈汤。子宫颈管狭窄引起的痛经可用宫颈扩张器缓慢扩张至8号,使经血排出通畅,即可减轻痛经或不发生痛经。

  针灸治疗方法:

  (一) 、针灸

  1、取穴

  主穴:三阴交。

  配穴:关元、气海、肾俞 。

  2、治法

  主穴用针法,双侧均取。以1.5寸28号毫针直剌 0.8寸~1寸,快速提插捻转用泻法,以局部有麻胀感且能向上传导为佳,行针2分钟,留针0.5小时~1小时,每隔10分钟行针1次。配穴用花生米大艾炷作无疤痕直接灸法,至有灼痛时移开,每穴灸6壮,以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针灸治疗 ,一般自月经前3日开始,至经期结束为一疗程。

  (二) 、电针

  1、取穴

  主穴:中极、关元、血海、三阴交、曲骨。

  配穴:足三里、地机、太冲、商丘、合谷。

  2、治法

  以主穴为主,如效不显,加用或改用配穴。主穴之前面四穴用28号毫针刺之得气后,连接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为200次/分,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曲骨穴用红外线照射。每次均为30分钟。配穴亦施以电针,法同上。每日1次。

  (三)、皮肤针

  1、取穴

  常用穴:腰骶部、三阴交。

  备用穴:行间、公孙、隐白。

  2、治法

  常用穴均取,常规消毒后,用七星针以腕力进行弹刺,以中等强度叩刺,刺时要求落针要稳、准,针尖与皮肤垂直。每分钟叩刺70~90次。至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丘疹,但不出血。先沿腰椎L1~5两侧各叩打3行,每行间距1㎝左右;再沿骶骨两侧各叩打3行,最后叩打双侧三阴交穴区20~40下。备用穴可根据预防效果酌加,于痛经前一周或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进行预防,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观察3个疗程(三个月)。开始,每日一次。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继发性痛经
推荐专家更多
  • 陶银副主任中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其他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暗疮,月经不调,儿科感冒胃肠调理等。

  • 周继友主任医师济南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胆囊息肉,胃癌,食管癌,肠癌

  • 容星耀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