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着巨大差别的两大医学体系。虽然研究的对象相同,但是由于中医学是在近代科学技术尚未出现的数千年前、积累数千年先人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吸纳当时朴素的科学思想而形成、并经漫长岁月检验的科学,所以虽然可以行之有效的解除人类病痛,却与当今自然科学无法衔接而因此被一些人诬陷为不科学。而西医是伴随近代自然科学而产生、建立在人体解剖与实验科学基础上的科学体系。
在当今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有中医、西医并存,他们以各自的优势在国民医事中各起着不可替代之作用。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种医学的理论与技法的碰撞,从而使人们在对疾病的认识上概念混淆或困惑,甚至闹出笑话。如中医诊为肝郁气滞后,往往令患者认为肝脏有病而去做肝功化验,当化验结果正常后又常令病人以为中医诊断错误,殊不知中西医之诊皆没错,中医之肝郁气滞与西医的肝脏疾病原本即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现实当中如此之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上述清热解毒与消炎就存在如此问题。要正确理解这两个问题必须从两种医学的理论特点入手。
由于同样一种疾病中西医会做出不同的诊断,自然就出现了中西医的概念认证问题。又由于中医之热毒证常类似西医的炎症而表现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西医的消炎于中医之清热解毒皆能治疗这种病症,再因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解毒药多有抗菌消炎作用,因而就使人误认为清热解毒等同于消炎,继之而来的就是临床的乱用药。
医药厂家生产了许多以清热解毒药为主的“消炎药”如牛黄消炎片、妇炎康等等,并如此概念混淆的广告宣传,如有电视广告词“中药穿心莲片,就是很消炎”,我觉得该广告词水平真是欠佳,不仅药理概念错误而且语法不通,形容词“狠”好像不可修饰动词“消炎”。这好像扯远了,总之如此现象严重令人担忧。临床以清热解毒药消炎显现更是非常普遍,或以清热解毒药“抗病毒”,如鼻塞流涕之纯风寒表征,有的医生却认为是病毒感染而用中药清开灵“抗病毒”。如此用药其疗效、其后果真是令人担忧!起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医生尚且如此,广大百姓的自用药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呼吁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一下中医药知识,再按西医诊断用中药真是罪过。我再次提出己见:热毒多属炎症而炎症未必热毒!有很多慢性炎症属于虚寒.本着中医原则当温补有“寒者热之”,此时若再用清热解毒药,必致“虚虚实实之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炎症,不是一种具体的病,而是很多病都有的症状。咽喉肿痛,可能是扁桃体炎;咳嗽不止,可能是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在西医中,认为炎症是机体对于外源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诸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入侵”人体,都有可能导致炎症。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内分泌失调,亚健康状态等疑难杂症。主治高血压、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