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糖或血糖增高为典型临床表现,并可伴有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相继紊乱。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阴精亏损,燥热偏胜。本病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糖尿病日久,则易发生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具虚,其中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二是病久入络,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而导致血脉瘀滞。
我们总结多年来手法治疗糖尿病的经验,结合古代导引养生术创编了糖尿病按摩保健操。本法具有益肾固气,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的作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糖的利用并降低糖的吸收,改善微循环。对糖尿病人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适用于糖尿病病人的治疗和有家族史、糖耐量障碍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预防。
第一步:固气转晴
拇指内叩掌心,其余四指握拳,扣住拇指,置于两胁,双脚五指抓地,同时环转眼球,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第二步:横推胰区
双手掌由外向内推腹部胰脏体表投影区,一推一拉交替操作20遍
第三步:揉腹部
以神阙为中心揉腹,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第四步:按揉腰背
双手握拳,以食指的掌指关节点揉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每穴各半分钟。
第五步:推擦腰骶
双掌由脾俞自上而下推至八髎穴10遍。
第六步:通调脾肾
揉脾经血海、地机、三阴交,揉肾经太溪穴,双手拇指沿胫骨内侧缘由阴陵泉推至太溪5遍。
第七步:拳扣胃经
双手握空拳自上而下叩击小腿外侧胃经循行部位五遍,以酸胀为度。
第八步:擦涌泉穴
用手掌擦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穴位定位:
·神阙穴: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脾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焦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地机穴: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刘振龙 通讯员:闫剑坤)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为专长;对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