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专访林昌松教授:古方治风湿 成就中医特色疗法

2010-01-26 00:00: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随着寒流来袭,冬季气温突然降低,越来越多的腰腿痛关节炎患者又叫苦不迭,痛苦袭击着“痹症”患者,特别是许多的中老年“痹症”患者。痹症,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说的风湿。很多网友疑问,除了日服一日的服用抗免疫抗风湿药,传统中医在治疗“痹症”方面的有什么特色和优势?素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老中医人,致力于中医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数十载,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数十载研究锻造的中医神奇特色到底为何?39健康网中医频道特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林昌松教授为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防胜于治 未病先防靠自己

  39健康网:中医强调“治未病”的思想,强调在“未病”之前的预防。痹症患者平时可通过什么方式去减轻或者说预防痹症发作呢?

  林昌松教授:这个问题,我们分三个方面来讲。包括:避免感染,饮食,生活作息与运动。

  1、 避免感染:感染的发生,容易诱发风湿。在临床上,我们在长期的观察跟研究中发现,风湿病发作很多时候跟感染是相关的,不管感染源是病毒还是细菌。举个例子,我们中医所说的风寒,也就是感冒,得了风寒会诱发风湿病的发作。临床上,肠胃炎尿路感染等,都可以导致风湿病发。运动外伤多可以触发强直性脊柱炎

  2、 饮食因素:不同类型的风湿性免疫疾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不同。首先,如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与饮食密切相关。痛风病人平素需要严格控制蛋白、嘌呤的摄入。禁饮酒,特别是啤酒。但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因为疾病的长期消耗,会造成患者营养不良,胃口不好,这个时候患者忌口是不适宜的,而应该饮食尽量的丰富,多摄入高蛋白、高维他命、满足丰富的营养需求。其次对于特殊的过敏体质的病人,则应该避开过敏源,以避免因食物过敏而影响到风湿免疫疾病的发作。最后如骨性关节炎特别是膝关节炎患者,应该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因为过高的体重对关节的负担很重,容易磨损关节。不同的病人视各自的情况而定去控制饮食,不能一概忌口。

  3. 生活作息与运动:风湿病患者要慎起居,避免熬夜劳累。平素应当积极锻炼,增强体质。风湿病人的适当的关节锻炼,对保持关节功能,维持关节的正常张力,是很有帮助的。不同的疾病阶段,锻炼的方法也不同。如急性期,关节炎症很重,关节十分脆弱,动一动关节也十分疼痛,这个时候很多病人都避免活动关节,这是不对的,很容易导致关节的硬化畸形的。这时应该采取的活动方式是:维持关节柔和活动在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内,多做伸展运动,避免负重运动。疾病的缓解期,可以稍微加大运动量,从散步、体操到太极拳,都是很不错的康复运动。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最棒的运动方式是游泳、在水中无负重的环境中,关节容易舒张,减轻关节的压力,可以有效地锻炼关节活动。

  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则应该避免上下楼梯、爬山等关节负重运动,减轻关节的磨损。

  【后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历经数十载临床考验。在多年的临床研究当中,老一辈中医人,在遵循古金匮的理法方药之余,积极结合现代医学,积极与西医风湿免疫治疗的专家交流,主张中西医结合,扬中西医之长,避中西医之短。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到底,中医与西医,是以什么原则来结合治疗风湿的?到底,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的这条路,会如何往下走?敬请关注中医访谈栏目下一辑内容。

  专家简介:林昌松 主任中医师

  林昌松,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纪藩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第一临床医学院经典临床研究所副所长,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南六省防治风湿类疾病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8年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并留校工作,擅长运用经方治疗风湿免疫病及内伤杂病。

  科学研究:坚持临床实践和科研实践,积极开展《金匮要略》理法方药指导风湿免疫病治疗的研究。师承陈纪藩教授,2007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开展通痹灵系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项,发表科学论文50篇。2006年“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委成果鉴定。主编出版《风湿病中西医防治知识问答》、《甲亢中医疗法》,参编《从生活中防治甲亢》、《内分泌科专病与风湿病中医临床诊治》、《一病一方剂》等著作,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指导硕士研究生25名、博士研究生4名。

  学科建设:提出金匮学科建设与风湿免疫专科建设紧密结合,以临床丰富教学内容,以教学带动临床的发展,以科研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医教研紧密互动、深化经典回归临床的学科建设模式,创新中医教育新理念。2003年8月所在风湿病专科被确立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单位,2004年10月提前以优秀成绩通过专家验收为省级重点专科,2009年1月风湿免疫科在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省内三甲医院中独立的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风湿免疫科,同时成为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协作成员,金匮学科成为全国同类课程中唯一拥有临床教学基地的学科。2008年《金匮要略》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所主持“金匮要略精品课程网站”获第五届全国医学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2008年“金匮要略课程建设与创新”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个人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推动风湿病学术发展贡献奖”。

  教学研究:完成修订金匮要略本科、研究生、七年制及中西医结合本科各层次教学大纲和临床实训方案,编写本科生、研究生教材教参《金匮要略讲义》、《金匮要略教与学》、《中医经典选读》、《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伤寒金匮方剂歌诀新编》、《经典研究思路与方法》、《金匮要略百题精解》、《听名师讲经方运用》等。2006年完成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中医风湿病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2008年完成金匮要略远程教学网站的建立。主持教学课题多项,发表教学论文十余篇,获教学成果3项。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刘振龙)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林昌松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风湿病科

林昌松,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一附属医院八内科主任、金匮教研室副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纪藩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1988年广州中医学院医疗一系本科毕业并留校一直从事医教研工作,2001年同等学力获硕士学位。1998-1999年在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心血管急症学习班,在CCU病房、内分泌科工作一年。师承陈纪藩教授,擅长运用经方治疗风湿病及内伤杂病。具有较扎实的中西医基本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协助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2项,省科委课题1项,省中医药局课题6项,校级课题4项。目前主持广东省科委课题“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与HLAB27相关性的研究”和广东省“151”工程项目“中医风湿病专题学习网站”。为第七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编委,主编《风湿病中西医知识问答》、《甲亢中医疗法》,副主编《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歌诀》、《从生活中防治甲亢》、参编《内分泌科专病与风湿病中医临床诊治》、《一病一方剂》等著作,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2005年“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12名。对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的研究有独到之处,吸引省内外及东南亚病人前来就诊。2000年赴马来西亚讲学,受到一致好评。擅治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红斑狼疮、痛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Still病、银屑病关节炎、瑞特综合征、雷诺氏病、血管炎、结节性脂膜炎、结节性红斑等)及其它内伤杂病。每星期一至星期四上午六内科病房专科查房,星期五上午内科门诊23号诊室专家门诊。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老年人骨关节炎
推荐专家更多
  • 沈英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便秘、口臭、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幽门螺旋杆菌、胃胀气、胃酸烧心、十二指肠炎、胃痛胃疼、肠胃炎等胃肠系统疾病。

  • 石坤元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工人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 江书刚主治医师沈阳市国医中医院甲状腺科

    擅长领域:擅长甲亢、甲状腺结节、甲亢突眼、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疑难病的诊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