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也叫“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是脑血管意外的总称。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栓塞。脑卒中的发病基础很复杂,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疾患,不论其发病的程度如何,对人体的损害都极其严重。之所以称为脑卒中,说明这种病的发作是突然的,急骤的。虽然脑卒中属于突发疾病,但在其发病之前也会有一些征兆,通常称为不祥之兆,这些不祥之兆,提醒着人们应该警惕即将发生的不幸。
脑卒中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一些前兆。下面,谈一谈与脑卒中有关的“中风前兆”。如果病人认识到中风有前兆的话,就会对中风前兆高度重视,他们就很可能避免大病降临,保住性命,通过及时就医,正确治疗,使患者脑组织受损的程度减到最小,脑意外后遗症以及肢体的受损程度也可以降到最低。
在所有的中风病例中,半数以上会出现警告信号。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谓短暂脑缺血发作,是指有一个血凝块或栓子暂时把血流阻断了,但是在造成永久损害之前这个血凝块便已分解,这个时间段很短,大约只经过五分钟左右。正因为这样,病人往往会忽略或误解了这种凶险前兆,这是很不幸的。据统计,曾经有过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人中,有1/10会在一年之内发生严重中风,有3/10会在5年之内发生中风。
短暂脑缺血发作之所以常常被人忽视,原因是症状不明显。如果在此阶段加以重视,可以避免很多严重的脑意外事件发生。
以下是一些不可忽视的警告信号。
1. 麻木 每个人都偶尔会因为睡眠姿势不当而在醒来时觉得手指发麻,过一会儿活动活动就可以恢复。但是如果麻痹是突然发生的而且感觉持续一两分钟以上,或者身体有几部分同时有这种感觉时,就必须高度重视了。首先是一只手或一只脚失去感觉,然后是一只胳膊,一条腿,半边脸或半边身体变得麻木,但也有的只是几个手指隐隐刺痛。中风引起的麻痹通常与其他症状同时发生,例如一侧脸部肌肉下垂,或者说话含糊不清。
2. 手合不拢 手不听使唤,手上拿着的物件突然掉了下来,手指对合或攥拳无力,可能就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征兆。
3. 说话吐字不清或流涎 有些人会暂时不能说话,有些人会发出毫无意义的声音,有些人则听不明白或无法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出现短时间的表达不清或失语,或不由自主的流涎,这也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征兆之一。
4. 视力模糊 中风或短暂脑缺血发作时,患者往往会突然发觉眼前变成漆黑一片或灰蒙蒙的,通常只有一只眼暂时失明,另一只眼则完全正常。或者,病人会视力模糊或复视(两个影像或左右并排,或上下重叠),除了半失明之外,受眼睛影响那半边脸的肌肉也可能下垂。
5. 下肢软弱无力 双腿或单腿软弱无力,平地摔跤。步
6. 突然剧烈头痛 这是出血性脑卒中最显著的征兆,这种头痛通常是持续的,搏动性的,引起整个头部都非常痛,而不是局部头痛。引起这种头痛的原因是颅内出血,即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出,涌进颅骨与脑组织之间的空隙造成的。
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中的任何一种,你该采取什么行动呢?
第一, 要重视这些症状,即使它们看来似乎无足于轻重,或者很快就已消失,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 要迅速行动,立即上医院,让医生找出问题所在,然后着手治疗。
第三, 要仔细描述症状,给医生提供的资料越多,治疗的效果就可能越显著,预后越好。
中风或者短暂缺血发生时,前几分钟非常重要。如果重视这几分钟,没有浪费时间,医生就会有时间阻止不幸事件的发生,挽回患者的生命。
(实习编辑:吴立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其他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暗疮,月经不调,儿科感冒胃肠调理等。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