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又称“按摩”、“按跷”、“导引”、“案扤”、“摩消”等。是依据中医理论,在体表特定部位施以各种手法,或配合某些肢体活动,来恢復或改善身体机能的方法。按摩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属中医学重要部分。
中医推拿简便安全,疗效显着,一直被广泛应用。追根寻源,西方的 massage 是由中国古代“摩消”一词音译而来,相反将 massage 译成中文,现今通常解为“按摩”。从施行方式来看,现代按摩和传统中医推拿有一些区别。现代按摩仅数百年歷史,手法种类较少,主要作为放鬆肌肉,促进血流,解除疲劳,舒缓心身的目的。传统中医推拿 (按摩)已有千年悠久歷史,手法种类繁多,可以治疗内、外、妇、儿及骨伤科等疾病。
据文献记载,中医按摩发源于河南洛阳区。早在秦汉时期已有专着《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说明秦汉以前,按摩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医疗手段。虽然该书早已失传,幸而同期完成的经典《黄帝内经》中,亦有不少相关章节;对于按摩起源、手法、临床应用、适应症、治疗原理都有阐述。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最先提倡“膏摩”疗法,即将配製好的膏药涂抹在患者体表,然后用手法在其上抚摩擦揉,具有手法与药用双重作用,这不仅提高疗效,亦扩大了按摩的应用範畴。
魏晋南北朝时期,膏摩疗法进一步发展。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首次为膏摩的药方、辨証和製造方法等作系统总结。陶弘景又在《养性延命录》中,介绍了啄齿、熨眼、按目、牵耳、梳头、摩面、擦身等成套导引、按摩动作。成为后世养生保健、疾病自疗之自我推拿法源头。
隋唐时期是中医推拿的盛世。宫廷太医署正式设立按摩专科,并把按摩专业分级为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主理按摩教学和治疗工作。此时的按摩基础理论、诊断技术及治疗方面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可以认为近代推拿的雏型经已形成。另外,由于经济、文化、交通发达,对外交流频繁,推拿也随中医学传入朝鲜、日本、阿拉伯等。
宋金元时期,按摩运用範畴扩大。由于其间战争频繁,跌打损伤较多,孕育了后世正骨推拿分科。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按摩导引方法,医生开始习武,一方面是为了提昇体质,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习武给患者提供新的内容。将按摩导引与武术结合,对后世按摩发展有很大影响。
明代的按摩治疗非常盛行。按摩属十叁个医学科目之一,太医院设有按摩科,针对内科、儿科、骨伤科等疾病。在小儿治疗方面,当时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理论知识,形成了独有的小儿推拿体系。着名小儿推拿专着相继问世,如《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推拿”这一名称也是由此时开始。另外,以成人为对象的民间按摩开始活跃,称为摸先生。
清代的医院虽不设推拿科,但由于疗效显着,不论在官方还是民间,仍广泛应用,专着发表很多。如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钱怀村《小儿推拿直录》、夏云集《保赤推拿法》。《医宗金鉴》对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确立了正骨推拿的分科。
清末民国时期,中医发展几乎停顿。推拿受到比其它中医专科更为严重的摧残和压制,一些有识之士不愿意学习推拿,许多正骨推拿医师文化水平不高,以致得不到承认。推拿专业更受官方抵制,只能在民间流行。虽然如此,推拿简便有效,在民间继续有一定的发展,形成许多流派。如在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滚法推拿;在练功和武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平推法推拿或称为内功推拿。
1949年以后,中医推拿疗法再度受重视。许多医疗机构重新设有按摩科或正骨科,培养不少专业人材。开始整理历史文献,研究作用和治疗原理,用现代方法来对推拿手法进行探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