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生肾气丸功能温补肾阳,利水消肿。主治由肾阳不足引起的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腹胀,喘急,痰盛。方中熟地黄、山药、牡丹皮以养阴中真水,山茱萸、官桂、附子以化阴中之阳,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以利阴中之滞。此方利而不伐,为治水之要剂。多年来本人运用此方化裁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泄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一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王某,男,20岁,患泄泻年余。曾被县医院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患者平素四肢厥冷,恶寒,稀水样便,一日数次,泻后善饥。常伴小便短少,尿频,尿急,尿不净及尿等待等。尤其是进食生冷、油腻食物,或足下着凉后,上述症状更加明显。经服多种治肠炎药效果不显,遂来我处诊治。经查,患者素体阳虚,身体消瘦,舌苔薄白,脉沉弱。属中医脾肾阳虚之泄泻,相当于西医慢性结肠炎。治宜温阳化气、行水止泻,方用济生肾气丸化裁加味治疗:熟地黄20g,炒山药25g,泽泻12g,茯苓20g,牡丹皮12g,官桂12g,炮附子12g,川牛膝15g,车前子30g,白术15g,干姜15g,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次复诊,尿次减少,尿量有所增加,手足厥冷,恶寒症状明显减轻,日大便次数减少,已不像服药前稀溏。效不更方,调治月余,诸症悉愈。
讨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清浊不分,甚至泻出水样大便的一类病证,其中包括急慢性肠炎、肠结核等疾患。临诊中按病因病机可分为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肾虚泻和肝气乘脾泻六种。而所举病例则属脾肾阳虚泄泻,临床亦不乏少见。济生肾气丸化裁所治之泻泄即属此型。脾虚则土不制水,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故致小便短少,水湿反从大便泻出。此病虽为大便溏薄、泻泄,但实应从水论治。文初已述,济生肾气丸为治水之要剂,故用该方化裁治疗此疾而取效。
张景岳曰:“治水,必先治气。”气者,阳也。阳旺则气化,阳虚则水不能化小便,而反从大便出,故致小便短少,而大便泻泄。方中熟地黄、炒山药、牡丹皮、山茱萸滋养肾阴,官桂、炮附子温肾阳而化气行水,白术、干姜温补脾阳而燥水湿,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利小便而实大便”。诸药共伍,共奏温阳化气、行水止泻之功。
济生肾气丸虽为治肾虚水肿之剂,然经化裁亦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所致之泻泄,此亦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
(实习编辑:伍智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治感冒久咳、胃肠炎、胃溃疡、结肠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痒、崩漏、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及小儿发热咳嗽,消化不良、疳积等病症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