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腹胀欲呕 吃点什么好

2009-07-03 03:43: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小米焦锅巴散

  原料:小米焦锅巴5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小米饭焦锅巴焙干研面,以红糖水冲食。

  功效:消食导滞。适宜于因过食谷面类食品而引起的胃脘积滞,厌食恶呕等。

  鸡胗粉粥

  原料:鸡内金2克,干橘皮1克,砂仁0。5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

  制作:先将鸡内金、橘皮、砂仁共研细末,再煮米做粥,粥成时入三物粉,加白糖适量即可。

  功效:消积健脾。凡小儿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肚腹胀大、面黄肌瘦、呕吐时作、大便黏滞、疳积等,可辅食此粥。

  山药半夏粥

  原料:生山药(研细末)30克,半夏30克,白糖适量。

  制作:先将半夏用微温水淘洗数次,去除矾味,用小锅煎,取汤约500克,去渣调入山药细末,再煮两三沸成粥,和白糖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凡因脾胃虚弱而引起气逆上冲,呕吐频作,尤其是闻药气则呕吐更甚、诸药不能下咽者,可服食此粥。

  丁香姜糖

  原料:冰糖(或白沙糖)50克,生姜末30克,丁香粉5克,小磨麻油适量。

  制作:将糖加水少许放沙锅中,文火熬化,加生姜末、丁香粉调匀,继续熬至挑起不黏手为好。另备一大搪瓷盆,涂以小磨麻油,将糖倒入摊平。稍冷后趁软切作50块。

  功效:降逆止呕。适宜于胃寒型呕吐、呕逆、胃疼等症。

  枇杷饮

  原料:枇杷叶去毛(烤干)15克,鲜芦根10克。

  制作:将枇杷叶、鲜芦根用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饮。亦可放入白糖少许,或以滚开水沏,代茶饮。

  功效:清热止呕。适宜于胃中燥热、气逆作呕等症。

  藿香粥

  原料:鲜藿香30克(干品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鲜藿香煎汁,另用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藿香汁调匀煮沸即可。

  功效:降逆止呕,开胃进食。适宜于脾胃吐逆、心腹痛等症,对暑热症引起的呕吐有一定疗效。

  生芦根粥

  原料:生芦根30克,粳米50克。

  制作:先用水煮芦根取汁去渣,用汁煮米做粥。

  功效:清热、除烦、止呕。适宜于小儿胃热而引起的呕吐等症。

  芦根竹茹粥

  原料:新鲜芦根约150克,竹茹20克,粳米100克,生姜2片。

  制作:将鲜芦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取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时加入生姜2片,稍煮即成。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止呕。适宜于因高热引起的口渴、心烦、胃热呕吐或呃逆不止以及妇女妊娠恶阻、肺痈、痰热咳喘,咳吐脓性浊痰等症。

(实习编辑:张婷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陈淑平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治感冒久咳、胃肠炎、胃溃疡、结肠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痒、崩漏、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及小儿发热咳嗽,消化不良、疳积等病症有丰富经验。

  • 江书刚主治医师沈阳市国医中医院甲状腺科

    擅长领域:擅长甲亢、甲状腺结节、甲亢突眼、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疑难病的诊疗

  • 李丽丽副主任医师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