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中风后要注重恢复期治疗

2009-07-25 08:34: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有些中风病人发病时病情并不是很重,但在病后特别是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仅用一些西药,虽然急性发作的病情被控制住了,但机体功能恢复差,非常可惜。中风的病位虽然在脑,但症状却会表现在肢体、神志、言语及大小便等多方面。

  中风的产生,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死,虽然病因病机各不相同,但病人多有郁滞不通的症状,是根本病机之所在。因此,通过针灸中医治疗促其精神焕发、瘀通血畅、正气复来是治疗的关键一环。中风病的恢复期一般在急性期两周以后至半年。此时病人神志渐渐清醒,主要症状是半身不遂、肢体偏麻、舌头僵硬、言语不清或失语。针灸治疗对提高疗效、减轻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极为关键。针灸疗程较长,不给予治疗而自行恢复好转的可能性较小。

  相关链接

  预防中风食疗

  1.黑木耳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

  2.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3.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它能扩张血管,具有降压和促进胆固醇排泄的作用。若中风并发糖尿病,不宜加蜂蜜。

  4.生食大蒜或洋葱10~15克,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

  5.香蕉花饮:香蕉花5克,水煎代茶饮。可预防中风。

  6.芹菜汁:芹菜适量。将芹菜洗净去根,捣烂取汁。每日服3次,每次3汤匙,7天为一疗程。可清理内热,降压安眠。主治中风、高血压,对血管硬化亦有较好疗效。

(实习编辑:伍智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中风
  • 血塞通泡腾片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路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详细]

    去看看 ¥20.0
  • 血塞通分散片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详细]

    去看看 ¥12.05
  • 灯盏花素片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详细]

    去看看 ¥5.5
推荐专家更多
  •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徐云生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固生堂东湖分院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

  • 彭树灵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