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脊柱病变包括退化、增生、错位、膨出、钙化、骨折等,由于解剖形态方面的改变使血管神经受压,而引发出种种临床症状,如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等。因为颈部活动频繁,磨损较重,韧带紧张受牵,所以颈椎较易退化受损增生变形。颈动脉因颈椎增生受压,可见头晕、头痛,颈部臂神经丛因颈椎增生受压,可见臂痛手麻。腰椎活动频繁,人体上半身自重及持物重力全部集中于此,所以椎骨变形、韧带老化、腰椎间盘退化等现象多易发生,稍有不慎,腰椎间盘膨出,压迫神经,腿痛足麻,甚至肌肉萎缩,跛足而行。
推脊整复三步疗法是通过术者的手法推拿,使因病所致的脊柱形态改变尽快得到整复,恢复到正常生理位置,从而达到脊正经通,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第一步是“理脊察病”,知病位所在。理,即顺的意思。以食指、中指尖端指腹夹住椎柱棘突,自颈至腰沿棘上韧带两侧向下滑动,以指端感觉寻找异常点、反应点,或以拇指指腹沿棘上韧带自上而下按摩滑动,寻找压痛点、敏感点。凡椎体增生、韧带钙化、腰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紊乱等解剖形态改变,在“理脊”中皆能发现。此外,脏腑内在疾病在脊柱正中亦多有压痛敏感反应,即穴位压痛。
第二步是“推脊整复”,令督脉通达。理脊旨在明确病位,推脊意在复位祛病。这是“整脊”疗法的核心环节。推脊,分双推与单推。双推,即两拇指重叠,此法力大,意在推筋正骨,使其归位。单推,即两拇指交替弹推,此法力柔,意在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先从病侧病椎推起,由上而下,先推病椎,后弹健椎,依次整复,直至数椎若一,上下一线,理之整齐,则可使督脉顺达,阳气贯通。推脊整复之后,再辅以撮揉撮推手法梳理膀胱俞。经此手法之后,病人可觉通体发热,神清身爽,体态轻盈。
第三步是“点穴通经”,导周身气血。该步为推脊整复后的辅助手法。为使督脉阳气顺畅地输布全身,需点通病者身体前后上下之大穴,催动经气流遍周身经脉。通常选肩井、肾俞、期门、大包、气冲、血海、涌泉等穴。“肩井”为“气之大观津”;“肾俞”可温肾助阳;“期门”能疏肝理血;“大包”可通调诸经;“气冲”能通上达下;“血海”可活血化瘀;“涌泉”能鼓动真气。众穴配伍,以功力指力促使真气顷刻流遍全身,驱邪扶正,平调阴阳,和化气血。
(实习编辑:伍智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胆囊息肉,胃癌,食管癌,肠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