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一般认为糖尿病隶属于祖国医学中“消渴”范畴,认为“消渴”的病因病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脏腑柔弱或后天失养、嗜食肥甘、感受外邪、情志内伤、劳逸失度、气滞血瘀等。治疗上强调控制饮食、调摄情志、运动锻炼、合适的药物等综合治疗,但在中医认识糖尿病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辨别糖尿病的“有消渴”与“无消渴”
消渴与糖尿病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对等的,“消渴”并不等于糖尿病。古代消渴的涵义,除糖尿病患者出现多食、多尿、多饮、消瘦诊为消渴外,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等有消渴症候,也属于消渴病。另一方面,古人是在临床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时对消渴进行认识和诊断的,血糖升高且没有典型的消渴症状者未能诊断。糖尿病是以血糖值为诊断依据的,很多患者是在常规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的,这些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流行病学资料表明:80%的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发病时仅存在肥胖,无其他明显症状。糖尿病早期不加药物干预或药物干预失效可逐渐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此时可为消渴病;若治疗得当,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则无明显消渴症状耸蔽尴实奶悄虿 ?/P>
辨别糖尿病的胖与瘦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4千万,其中95%以上为2型糖尿病,肥胖者占80%以上。糖尿病患者根据体型的差异,证候有所不同。
糖尿病的消瘦
糖尿病患者中有少部分是消瘦者。此类患者若先天禀赋不足,可谓因瘦而病者;也有发病前或是疾病初期肥胖,随着病程的延长,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以致血糖控制不佳,体重减轻继而消瘦,可谓因糖而瘦;另有糖尿病患者原为肥胖,但因缺乏糖尿病知识,控制饮食过为严格,摄入不足而消瘦,为因食而瘦;还有糖尿病患者原为肥胖,长期服用降糖西药,如二甲双胍等而日见消瘦,是因药而瘦者。
消瘦型糖尿病证候特点:
①胃火盛:此类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实火,其特点就是临床上常说的“瘦人多火”,胃火亢盛,多食易饥。在临床中此类患者因症状典型,可于发病时即诊断,用药比较及时,多于发病后不久血糖即控制良好。中医治疗时可按三消辨证,用清热泻火的方法,临床可选三黄汤、白虎汤类。
②脾气虚:此类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损伤严重,临床表现以脾气虚为主。脾气虚不能转输,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亏少,而阴虚火旺。患者的特点是体力比较弱,往往是从肥胖的2型糖尿病转变而来,经过长期的节食慢慢消耗而瘦的,在糖尿病中、后期经常可以见到。此类患者需健脾、加强运化、增强体力,甚至需要增肥。补脾气可用独参汤。若津伤燥热明显,白虎加参汤。治疗宜标本兼顾,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汤针对燥热,胃火盛。人参治疗脾气不足。
③禀赋不足:消瘦从类型上看,还有一种是先天肾精不足。古之消渴偏重于瘦型糖尿病,相当于现在的儿童1型和成人晚发的1型糖尿病。由于阴精亏虚,孤阴无依,或阴损及阳,而致肾气、肾阳不足,津液不能气化,直输膀胱,而致小便量多,浑浊如膏,尿有甜味。水谷精微不能充养肌肤,形体消瘦虚弱。此类消瘦者治宜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糖尿病的肥胖
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可以看作是肥胖的一种并发症,应抓住其主证——肥胖来分析。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2型糖尿病肥胖的核心病机是六郁和络滞。六郁是指以食郁为先导而形成的气郁、血郁、热郁、痰郁、湿郁的病理状态;络滞由六郁交互作用而形成络脉郁滞。其共同特征为形体肥胖,腹部增大,多数患者伴有舌底颜色及舌下细络改变。
2型糖尿病的肥胖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而致食郁,食郁中焦,有碍脾胃升降,中焦郁闭进而发展为六郁。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多过食肥甘厚味,过食伤胃,使胃气受损,不能运化消磨,可为食郁。食郁伤脾,脾土伤而其气不能转输渗利,化湿生痰,则成痰(湿)郁。脾气郁滞,失于运化,食滞不化可加重食郁。土壅木郁,则肝气郁结,可见气郁。气机阻滞,血脉不畅,而成血郁。食、痰、湿、气、血郁,郁久化热,则为热郁。
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就存在络滞。食郁多因过食肥甘,“甘者令人中满”,气机壅滞,使络脉怫郁。脾胃气滞,失于运化,聚湿生痰。痰湿壅盛,阻滞气机,络气不畅而络滞。土壅木郁,疏泄不利,络脉郁滞。热郁日久,煎灼阴津,血液粘滞,运行不畅,而成络滞。
六郁产生络滞,络滞加重六郁,二者交互作用是肥胖型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治疗上开畅气机是其重要治则,气机通畅则郁开络通,脏腑气化功能正常,清升浊降,皮肉脂膏各布其常,体重渐至正常。具体治法可为辛开苦降、苦酸制甜、辛香疏络。围绕六郁,应用辛开苦降、苦酸制甜以降糖,以苦为主基调,辛开郁,酸敛阴;抓住络滞,早期、适量应用辛香疏络以治络,积极有效预防并推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糖尿病要“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就是要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在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即中医所讲的“未病先防”。糖尿病的“后备军”——糖耐量异常患病率为4。72%,若不加控制每年将有5%~10%的糖耐量异常者转化为糖尿病。如果进行有效地干预,能使糖尿病的发生危险下降,甚至使糖耐量异常者恢复正常,糖耐量异常干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世界防治研究热点也逐渐聚焦糖耐量异常。目前对糖耐量异常的干预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亦有对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实施干预的研究。糖耐量异常是2型糖尿病的前期表现,糖耐量异常的易患因素与2型糖尿病相同,因而糖尿病的家族史、内脏型肥胖、高糖高脂饮食、体力活动和锻炼不足成为主要因素。但从2型糖尿病的病程分析,其先后经历了肥胖—糖耐量异常—糖尿病,从某种意义上说,糖尿病可以看作是肥胖的一种并发症。那么着眼于肥胖的治疗对于预防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则更为重要。中医可根据肥胖及伴随症状辨证,采用减肥消脂的方法治疗。
“顾后”就是对于糖尿病患病早期、没有并发症之前及早应用一些预防并发症的药物,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即中医的“既病防变”。糖尿病早期即存在络滞,经研究发现,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尽早应用络药,可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早期应用络药,辛香疏络,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了并发症,应用活血通络,可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到糖尿病后期,可辨证应用滋阴、益气、通络药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实习编辑:张婷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妊娠糖尿病是女性高危妊娠的一个十分危险的风险因素,其对孕妈妈和胎儿的健康有着非常巨大的不良影响。据国内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至少10%的孕妇会发生妊娠糖尿病,更有研究显示如按照2011年年底修订的国内妊娠糖尿病新诊断标准统计,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更可高达18%。专家普遍认为,妊娠糖尿病如此高的发病率很大程度上与国人在孕期不正确的营养饮食观念有关。那么在饮食营养方面如何做才能比较好地控制血糖,保护好孕妈妈和胎儿的健康呢?
擅长领域:擅治感冒久咳、胃肠炎、胃溃疡、结肠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痒、崩漏、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及小儿发热咳嗽,消化不良、疳积等病症有丰富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