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根据中医“平肝息风”的理论,对太阳、百会、风池等穴位加以按摩,可以调整微血管的舒缩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作用。步骤如下:
1.预备动作。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自然端正,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2.按揉太阳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约做32拍。此法可疏风解表、清脑明目、止头痛。
3.按摩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用手掌紧贴百会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降血压、宁神清脑。
4.按揉风池穴。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 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
5.摩头清脑。两手五指自然分开,用小鱼际从前额向耳后按摩,从前至后弧线行走一次为一拍,约做32拍。 此法功效:疏经通络、平肝息风、降血压、清脑。
6.擦颈。用左手掌大鱼际擦抹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再换右手擦左颈,一次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解除胸锁乳突肌痉挛,并降血压。
7.揉曲池穴。按揉肘关节处曲池穴,先用右手再换左手,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清热、降压。
8.揉关宽胸。用大拇指按揉内关穴,先揉左手后揉右手,顺时针方向按揉一周为一拍,共32拍。功效为舒心开胸。
9.引血下行。分别用左右手拇指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旋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10.扩胸调气。两手放松下垂,然后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向后扩胸,最后放松还原。
这十节降压操做一遍大约需10分钟,简单易学。按摩时穴位要准确,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
(实习编辑:许刚)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治感冒久咳、胃肠炎、胃溃疡、结肠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痒、崩漏、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及小儿发热咳嗽,消化不良、疳积等病症有丰富经验。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