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属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痰阻,以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要治法。
组成 炙麻黄6g,炒杏仁10g,紫菀10g,款冬花10g,五味子10g,炙百部10g,地龙10g,炙黄芪15g,太子参15g,桃仁10g,丹参15g,淫羊藿10g
功能 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咯痰、喘促日久,面色淡白或晦滞,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暗或有紫斑,苔白或白腻,脉象细涩或缓。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 方中炙麻黄开宣肺气,与杏仁相合,共为宣降肺气,止咳平喘要药。麻黄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支气管痉挛时作用尤著。杏仁含苦杏仁甙,止咳平喘效佳。紫菀与款冬花均可润肺降气,化痰止咳。紫菀重在祛痰,款冬花功擅止咳,故二药常相合使用。五味子可敛肺滋阴,多用于久咳虚喘者。炙百部润肺降逆止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地龙咸寒入肺,通经活络,止咳平喘。炙黄芪、太子参补益肺气,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复肺脏宣肃之功效。桃仁活血化瘀,可祛肺络瘀血,止咳平喘。丹参功擅祛瘀活血,可增进肺泡毛细血管网的气体弥散,改善血液循环和肺的宣肃功能,使痰液更易排出。淫羊藿补肾纳气,以利肺气之肃降,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祛瘀、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加减 若汗出恶风,易于感冒,肺气虚甚者,应重用太子参30g、炙黄芪30g,酌加炒白术15g,健脾补气,少佐防风6g走表,共助黄芪固表之功效。若纳呆食少,便溏或泻,脾气虚甚者,酌加炒白术15g、茯苓15g、炒山药15g、炒扁豆10g、炒苡仁10g,以增强健脾渗湿止泻之力。若喘息日久,动则喘甚,气不得续,肾气虚甚者,酌加蛤蚧6g、胡桃肉15g,增强补肾纳气平喘之功效。若痰清稀,畏寒,寒痰较重者,酌加干姜10g、细辛3g、白芥子10g,温肺化痰。若痰多黄稠,咳吐不爽,痰热较重者,酌加黄芩10g、鱼腥草15g,清热化痰;便干者,加葶苈子6g、大黄6g(后下),辛开苦泄通便,有助于肃肺止咳平喘。若胸满闷窒,痰多色白,苔白厚腻,痰湿偏盛者,酌加清半夏10g、厚朴10g,燥湿化痰。若干咳少痰,少苔者,加沙参15g、麦冬15g、百合10g、玉竹10g,滋养肺阴。若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血瘀之征明显者,酌加赤芍15g、虎杖15g,以增强活血化瘀,止咳平喘之功效。
(实习编辑:伍智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金锁固泄汤;金樱子l5g、芡实12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枸杞子l5g、生地l2g、巴戟天lOg、怀山药12g、五味子9g、当归12g、炒枣仁12g、炙甘草5g。水煎服,日一剂。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内分泌失调,亚健康状态等疑难杂症。主治高血压、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