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在广州珠江医院门诊教室,由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的郭世贵医生主讲的《胃经与保健》讲座吸引了大量市民来学习。小编也带着好奇的心理来到讲课的现场,向郭医生学习“打通胃经”的养生保健方法。
胃经是什么?
中医传统医学认为,在人体上共有十二条经脉,八条奇脉,循环运行于人体,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针灸理论正是基于经络学说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十二经脉以其主要主导的脏腑功能为主命名,胃经就是十二经脉中的一条,全称为“足阳明胃经”。胃经是主要分布在人体正面的一条很重要的经脉。
胃经的分布循行:
·经脉循行:鼻翼两侧(迎香),出于下颌大迎处沿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上关,沿发际,到达前额(前庭),胃经到此将分两条支脉往不同方向继续循行。
1、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过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2、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胃经有多重要?
郭医生介绍说,胃经是人体很重要的一条经脉,之所以称为胃经,是它主要支配脾胃的功能,主管人体气血生化。除此之外,胃经也影响着自己循行经过的很多部位,包括头面部、胸部、腹部、腿部以及脚部。如果一个人胃疼,当然是胃经的问题,但是膝盖疼也可能是胃经的问题,脚疼也可能是胃经的问题,还有些年轻人脸上长青春痘,从胃经方面治疗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祖国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宜降、脾气宜升,脾胃的升降功能主宰了胃肠动力的平衡。
俗话说,“十人九胃”、“胃靠三分治,七分养”。可见,注重胃的保养是治疗胃病的关键之一。而中医养胃又讲究“细水长流”,要慢慢调理。诸多调理脾胃的方法中,以泡茶比较简单易行且效果良好。
温馨贴士:为什么一定要吃早饭?
根据祖国医学里“子午流注”规律,人体气血在辰时(7点-9点)流注到足阳明胃经里,此时足阳明胃经气血最旺,是胃最活跃的时间,所以人在7点-9点之间吃东西是最容易消化的。辰时也是最适合调理胃肠的时间:如果一个人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则在辰时滋胃阴效果最佳;胃寒的人平时会出现口中流涎、胃痛,则在辰时升脾阳效果最佳。
从子时(23:00~1:00)开始到辰时(7:00~9:00点),这段时间实际上是人体阴阳重新再分配的时候,在辰时(7:00~9:00点)气血流注至足阳明胃经,就意味着要补充营养了。而且辰时也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的时候,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早饭一定要吃,而且还要吃得有营养和吃饱。
要想利用胃经来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您就必须先了解位于胃经上的几个重要的有保健养生作用的穴位定位。在了解穴位定位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一下帮助我们找准穴位的测量方法——“手指同身寸”。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