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中医特色疗法之冰敷法

2009-10-14 00:06: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冰之为药,早在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就记载,冰“味甘大寒无毒,主去热烦”。明代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收录了“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的外治方法。现代本法不仅常用于高热昏迷病人的急救,而且还用于治疗一些疼痛、出血病证。以藉冰的大寒之性,直接作用于患处或特定部位,达到降温散热、止血止痛、消除肿胀等目的。

  冰敷法是用冰袋直接或以冰水调合药末敷于患处或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冰之为药,早在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就记载,冰“味甘大寒无毒,主去热烦”。明代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收录了“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的外治方法。现代本法不仅常用于高热昏迷病人的急救,而且还用于治疗一些疼痛、出血病证。以藉冰的大寒之性,直接作用于患处或特定部位,达到降温散热、止血止痛、消除肿胀等目的。

  【操作方法】

  将冰袋置放于患处冷敷,若为高热病人,可将冰袋敷于病人的前额、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部位;若治鼻衄,可冰敷患者太阳穴或前额。一般每次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但用于高热病人,则需持续应用,且要经常更换冰袋,直至体温下降。

  【主治病症】

  一、中暑

  降温灵(《中医内科急症证治》) 冰1块,置于患者腹部,使体温降至基本正常为止。功能降温消暑。主治中暑暑入阳明型。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冰袋外敷法(《传染病学》) 冰袋,用冰袋和井水冷敷头部(前额、头枕部)与冰敷大血管流经的浅表部位(如两侧颈部、腋下与腹股沟等处),以肛温控制在38.5℃以下为宜。功能降温。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不退者。

  三、阳强不倒

  冰块外敷法(经验方) 冰块适量。将冰块摩擦勃起之阴茎15分钟。功能助阴降火。主治热盛之阳强不倒。

  【注意事项】

  1.冰敷完毕,要用干毛巾擦干冰敷部位的皮肤。

  2.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

  3.年老体弱、虚寒证、妇女妊娠、经期等不宜冰敷。

  4.外伤破损、劳累、炎症后期、心脏疾患、水肿病人不宜冰敷。

  5.冰敷时,如果发现病人有不良反应,则应立即停止。

  小编推荐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医频道

(实习编辑:吴立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王晓红副主任医师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 李昊主任医师上海市同济医院

    擅长领域:在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扭转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运用中医治疗消化道肿瘤以及治疗顽固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

  • 江书刚主治医师沈阳市国医中医院甲状腺科

    擅长领域:擅长甲亢、甲状腺结节、甲亢突眼、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疑难病的诊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