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取得了确切的治疗效果。研究证明,这是因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他作用。如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纤溶过程,使高凝状态降低,低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 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 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 通过对机体微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中药多富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使中风病的危险因素缓解,从而改善了颅内应激状态,使中风症状缓解。
使用活血化瘀药而不引起再出血或出血加剧的依据目前有以下几种理论支持:
(1)脑出血后立即形成血肿,CT显示发病2~3小时血肿已形成,一般不再扩大,6~7小时仅为单纯性血肿,所以可以用活血化瘀治疗。
(2)有实验证明,部分活血化瘀药应用于人体后体内血流有重新分布趋势,脑血流量减少,有利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止血。
(3)脑位于头颅之中,相对封闭,蓄于脑中之血无法迅速排出体外,因瘀血阻络及颅内压力的增加,脑出血可自行停止。
(4)有人列举了近年来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报道,所治病例均经过明确诊断,并设西医西药对照组,有一定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在治疗上均以活血化瘀法为主要治则,同时结合临床辨证,结果疗效均明显高于西医西药对照组,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因使用活血化瘀药而致再出血的情况。
(5)早期(3天内)使用活血化瘀法循证用药能促进血肿吸收,可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减少并防止并发症。活血化瘀药用于预防和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关键是如何及时、恰当、合理地运用,必须以辨证论治为准绳。另有研究认为,脑出血活血化瘀治疗是必要的,而且时间很重要,在脑出血48小时开始较为理想。
(实习编辑:伍智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擅长甲亢、甲状腺结节、甲亢突眼、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疑难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