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和血润燥 蜀葵花

2008-06-10 05:59: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蜀葵花的功效:和血润燥,通利二便。治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风疹。

  【蜀葵花的功效介绍】:

  蜀葵花 (《千金·食治》)

  【异名】侧金盏(《尔雅翼》),棋盘花(《分类草药性》),蜀其花(《本草推陈》),水芙蓉(《湖南药物志》),栽秧花(《贵州草药》),镲钹花、擀杖花(《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花朵。

  【植物形态】蜀葵(《千金·食治》),又名:菺、戎葵(《尔雅》),吴葵(《别录》),胡葵(《千金方》),一丈红(《草木记》)。

  【性味】甘,寒。

  ①《别录》:味咸,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微寒滑,无毒。

  【功用主治-蜀葵花的功效】和血润燥,通利二便。治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风疹

  ①《别录》:主理心气不足。

  ②《千金·食治》:定心气。

  ③《本草拾遗》:治小儿风疹。

  花有五色,白者疗痢疾,去邪气,阴干末食之。

  ④《尔雅翼》:敷疮肿。

  ⑤《珍珠囊》:治带下。

  赤治赤(带),白治白(带)。

  ⑥《纲目》:治带下,目中溜火,和血润燥,通窍,利大、小肠。

  ⑦《分类草药性》:治红崩,吐血。

  红、白、淡三种,白治带症。

  ⑧《重庆草药》:和血,润肠,除邪热。

  治倒经,热毒燥结。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

  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四川中药志》:孕妇忌用。

  【选方】①治妇人白带下,脐腹冷痛,面色痿黄,日渐虚损:白蜀葵花五两。

  阴干,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

  如赤带下,亦用赤花。

  (《圣惠方》) ②治二便关格,脓闷欲死:蜀葵花一两(捣烂),麝香半钱。

  水一大盘,煎服,根亦可用。

  (《纲目》) ③治痎疟及邪热:蜀葵花白者。

  阴干,为末服之。

  (《本草图经》) ④治鼻面酒皶及酐酣:蜀葵花一合,研细,腊月脂调敷,每夜用之。

  (《仁存堂经验方》) ⑤治蝎螫:蜀葵花,石榴花、艾心等分。

  并取阴干,合捣,和水涂之螫处。

  (《补缺肘后方》) ⑥治烫伤:棋盘花三朵,泡麻油二两,搽患处。

(实习编辑:倪舜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李丽丽副主任医师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 刘潮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内分泌失调,亚健康状态等疑难杂症。主治高血压、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