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作为肾内科医师的缘故,每天在门诊均能碰到这样的患者,开口就说:“医生,我肾虚,给我补补肾吧。”详细追问,他才会告诉你真实病情——阳痿。
绝大多数患者认为阳痿就是肾虚,有的甚至自己乱服补肾药,导致阳痿久治不愈。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阳痿在临床辨证中有多种,肾虚导致阳痿只是其中的一种,也就是说肾虚可以导致阳痿,但阳痿并不一定就是肾虚引起的。
其实临床上最多见的是功能性阳痿,多因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神经系统的生理发生变化而致,约占阳痿病人的50%~70%。例如在发育过程中有过性方面的精神创伤,夫妻间关系不融洽和性生活不协调,或者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等导致阳痿的中医证型有以下七种:
惊恐伤肾型
中医认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整天处于惊恐、慌乱之中,对性功能也必然有影响,久之可发生阳痿。表现为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每临房事时尤明显。对心悸易惊,胆怯多疑,顾虑恐慌,头晕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者,临床治疗时可取益肾宁神定惊法。
肝气郁结型
中医认为,肝主情志,主疏泄。如果精神过度抑郁、内疚、焦虑,便常常会在性生活时缺乏自信而致阳痿。表现为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临事即痿。对情志抑郁,胸胁胀满,嗳气不舒,善太息,舌红,脉弦者,临床可用疏肝解郁,兴阳通络法治疗。
命门火衰型
多由早婚、手淫过度、房劳所伤,以致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对精薄清冷,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夜寐不宁,面色白,畏寒喜热,神疲气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尺脉尤弱者,治疗可选温肾壮阳,补肾填精法。
心脾两虚型
多由于思虑忧郁,损伤心脾,气血生化乏源,宗筋失养而致阳痿不举。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谷不香,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心悸失眠,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者,治疗可用益气健脾、补血养心法。
湿热下注型
多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积湿生热,或外感湿热之邪,湿热内蕴,循经下注而导致阴茎举而不坚,阴囊潮湿或痒痛,尿赤涩,尿后余沥不尽,小腹胀痛,大便粘滞不爽,心烦口苦,肢体困重,精神困盹,易疲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可用清热利湿法治疗。
寒凝肝脉型
多因寒邪外袭或阳虚基础上复感寒邪,导致阳气不达,寒凝肝脉,阳物不举,痿软冷痛或阴囊冷痛,遇寒冷则甚,舌质淡暗,苔白,脉沉弦迟,治宜暖肝散寒,兴阳起痿。
瘀血内阻型
多由瘀血内阻而致阳物不举,或举而疼痛,阴部胀痛重坠,面色晦暗,心悸心烦,入夜尤甚,或腰膝酸痛,或少腹拘急作痛,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沉涩,治宜活血化瘀,益肾通阳。
器质性阳痿
一般由生殖器疾病引起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泌尿系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肥胖、酒精中毒等。这种阳痿的治疗,中医中药虽然有部分效应,但治疗的关键在于对其器质性疾病或者继发疾病的根本治疗。
小编推荐:虽然古代医家一致主张,房事要有节制,不可频繁放纵;但是在春季,房事则可“随意”一些。[详情请看>>>>养生:“性”事之计在于春]
(实习编辑:刘胜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在出现了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甚至不育的病人中,部分确实存在着肾虚的问题,“但这仅仅是很少一部分人,很多人的性功能障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这当中包括了心理问题、炎症问题,以及由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血管问题,还有先天性的畸形。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为专长;对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炎、鼻炎、支气管炎,慢阻肺,肝炎、胆囊疾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结肠炎、各种老年病,泌感、结石,风湿痹症、眩晕、痛症等杂病。对小儿四时感冒、咳喘、厌食、虚汗、肾炎及皮肤科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