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中医 让你的体检私有化

2008-02-26 14:2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体检结束,翻过一张张化验单、检查报告,密密麻麻的数据不知何意,即使有建议也像隔靴搔痒。也许你更该做个中医体检,它的检查结果只针对你,给出的建议只适合你。在这个以私为贵的大时代,何不让你的体检也私有化?

  望诊 

  中医老话称望诊高手为“神”用眼睛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一些相关事物,以判断其健康情况。诊断可靠率:85%左右重点望诊部位:舌头、颜面部、眼睛、头发、牙齿、指甲、衣着、皮肤、分泌物、排泄物、姿势望诊内容:观察颜色、光泽、质地、活力、精神状态和其他异常情况。例如舌苔发黄说明体内热气过重,可能是血气瘀阻或积食,舌苔发白说明体内寒气重,可能脾胃受寒;如果指甲质地脆薄、易断,而且光泽度不够,说明肝脏气血亏虚;身体状况比较好时,眼睛看起来是亮的,目光灵活转动,身体状况不好时,会出现目光呆滞、双目无光的状态。诊前准备:1.看中医前,不要吃会让舌苔染色的食物,如中药丸、杨梅、桑葚。 2.看中医时,不要化妆,清水素面才有利于医生了解你的病情。

  闻诊 

  中医老话称闻诊高手为“圣”闻有两个含义:一指听,一指嗅。医生通过嗅觉和听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可靠率:80%左右(但针对某些疾病,闻诊的可靠率可以达到100%)重点闻诊部位:A听:呼吸、咳声、心率; B嗅:大便、小便、阴道分泌物、痰液、体味、口气闻诊内容:呼吸的深浅、长短、快慢,咳声的干湿,心率的快慢、规律和各种体液的味道。例如呼吸深长说明肺功能强健,浅短说明肺脏可能不良;咳声可以分为两种:干咳代表肺燥,湿咳代表肺湿气过重;阴道分泌物味腥的为寒性体质,味臭的为湿热过盛。诊前准备:1.诊前可能已经发现身上的气味,不要刻意用香水、口香糖掩饰,以免影响医生诊治。2.有些体液的情况医生无法亲自了解,例如二便的颜色气味,患者感觉不适时,最好事先注意一些自己的基本情况,以便帮助医生做出判断。

  问诊 

  中医老话称问诊高手为“工”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以判断其健康状况。诊断可靠率:70%左右重点问诊部位:身体的寒热、汗的情况、头部感觉、身体感觉、大小便、饮食、胸部感觉、耳功能、口咽情况、既往患病史、月经情况等。问诊内容:对冷热的感觉,出汗与否,劳累感觉,二便频率和顺畅,饮食偏嗜,口味偏重,听力,是否有口腔溃疡,月经是否正常等。例如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出汗停止,可能内有结核;月经期延后、经量少、血色淡红说明体寒、血虚;口腔溃疡往往是某些胃肠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如果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不妨把注意力放在脾胃上,换种治法。诊前准备:1.在传统中医来看,女性即使患的是内科病、皮肤病,也有可能是由月经失常所致,所以会了解患者的月经量、色的红黯、质的稀稠、味的浓淡、周期的规律,对这些情况自己平时要多留心。2.中医认为每个脏器在身体表面都有一个开窍器官,例如肾开窍于耳,通过耳部情况可以了解脏器疾患,所以医生会问得很详细,有时一些看起来无关的问题可能正是关键所在。

  切诊 

  中医老话称切诊高手为“巧”切诊不仅包括切脉,还包括按诊、触诊,医生通过切脉及身体接触的方式来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诊断可靠率:90%左右,尤其是针对病因诊断,准确率可以近乎100%重点切诊部位:手腕部的寸口脉、耳穴切诊内容:脉的征象昭示不同的病症。中医称脉象有28种之多,而且很少只见一种脉象,通常都是几种脉象并存。例如《大长今》中阿烈切出的是牢脉,意味着产后精气损伤,长今切出的是散脉,意味着产妇腹中还有死胎。

  中医体检为谁开

  1.主动健康者

  健康人群希望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时,可以将中医体检作为一种方式。

  2.亚健康人群

  如果处在亚健康状态,身体没有明显不适,使用西医体检手段,“亚健康”人群难以现形。而中医师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患者的身心状况及环境对他的影响,指出健康隐患,提出个性化的养生防病方案。

  3.西医检查正常的老病号身体感觉不适,疲倦、气短、多汗、怕冷或怕热、口干或口淡,但经西医检查结果正常,或虽有异常但治疗效果不佳,这类患者更适合看中医。

  4.打算进补的人

  进补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辨证地补,所以建议进补前用中医体检来把关,以便充分发挥进补食物或药物的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生活环境、饮食的作用,人的体质类型可以改变,现在的检查结果数年后未必适用。

  小编推荐:提到“肾虚”,许多人以为这是男人的常见病,但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25 000名女性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究竟肾虚有什么症状呢?[详情请看>>>>女性6大症状 都是肾虚惹的祸]

(责任编辑:叶惠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李丽丽副主任医师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 王晓红副主任医师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 陶银副主任中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其他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暗疮,月经不调,儿科感冒胃肠调理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