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办专家称,每年秋冬季节自制药酒成为许多市民养生的习惯,但在泡酒过程中,因四类中药而引起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一是“马钱子”,马钱子毒性较大,必须炮制后才可药用。
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毒性反应,常见强直性痉挛、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昏迷;二是“川乌”、“草乌”,此药炮制和煎煮后,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对人体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生的川乌、草乌毒性极大,严禁作为中药饮片直接泡酒。第三种是“水蛭”,中医用于破血逐瘀、通经,水蛭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内脏出血和肾损害,故有出血倾向的病人禁用。第四种是“苍耳子”,其对心脏有抑制作用,能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苍耳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导致中毒,表现为上腹胀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烦躁等。
对此,食安办发布食品安全预警,提醒市民,如需自制药酒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如关节疼痛、哮喘等),应由正规的医疗机构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和购买药品。不可随意在街边或旅游点采购中草药,避免在不了解药性情况下,盲目制作药酒或煮汤进行食疗治病。同时,还不能随便摘抄不了解的秘方,自配中药方剂。不要轻信药品广告宣传而邮购药品,更不要随意在网上购买药品,以免中毒。
(实习编辑:伍智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药酒,古称“酒剂”。是祖国医学方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传统医学防病治病和保健美容的又一独特医疗方法。具有“制作简单、便于存放、使用方便、内外可用、价廉省时、安全可靠、见疗效、疗效高”的特点,因而乐于接受采用者日益增多,倍受深爱。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炎、鼻炎、支气管炎,慢阻肺,肝炎、胆囊疾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结肠炎、各种老年病,泌感、结石,风湿痹症、眩晕、痛症等杂病。对小儿四时感冒、咳喘、厌食、虚汗、肾炎及皮肤科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