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动。经历汉、晋、唐等朝代后,中秋节逐渐固定下来,但其时并无月饼。中秋吃月饼,较早见于北宋苏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诗句。可见,古时是先有中秋、后有月饼的。
但在物资文明的今天,我们感觉得到的是先有月饼、后有中秋。中秋佳节将近的那几个月,各种品牌的月饼销售大战就硝烟陡起了。包装日见考究,内容日见奢华,原来主角应该是月饼,在今天易沦为配角的势头。
商家要追求最大利润,本无可厚非。我们承认,一种习俗也不可能永远不变。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传统的思想只有赋予现代的诠释,适应当今世界的需要,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然而这种改变应该是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文化内涵,而不是让它因此而变味,甚至失去了原有的文化与传统。让人心痛的是:如今,这一传统文化在商业的大潮种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温情",变得越来越庸俗化、金钱化。
中秋节,本是历经千百年所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它象征着团圆、欢乐、喜庆和祥和,但在一掷千金的月饼大战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中秋文化韵味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在“月饼大战”中,有的人为那份厚礼而把节日当作是一种负担;而有人更趁这个节日,花尽心思如何谋划各种各样的手段,甚至“铤而走险”不惜代价来“大赚”一笔。近日,“天价月饼与黑馅月饼”已经备受大家所关注。试问:此时此刻,还有多少人会想起那充满温情的中秋,“中秋”二字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在哪里?你又将怎样给孩子们讲述“嫦娥奔月”那些古老而美丽的神话故事?
“相传,元朝末年,人们忍受不了蒙古人的统治奴役,纷纷想要起义抗元,却苦于无法传递消息。此时宰相刘伯温心生一计,要大家买月饼来吃以避瘟疫;大家买了月饼切开一看,里面却藏了纸条,号召八月十五夜起义,民众纷纷响应,便一举推翻了元朝,月饼也因此成为中秋节的应景食物。”关于这个故事,你感到陌生吗?关于中秋的故事其实有很多,但在今天,它们早已被淹没在形形色色的月饼里,失去了光辉。
古人曾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意思是说只有慎重地对待自然与生死,永远追怀自己的祖先与传统,社会风尚与公民道德才会回归淳厚。
月饼不是中秋节的全部内涵,我们期待中秋月饼包含的美丽传说和动人的民族情节再度回归……我们不愿看到天价月饼把中秋文化扼杀掉。在今天,我们需要有月饼的中秋节,但更需要有文化的中秋节。
(责任编辑:辜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