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
1.病史常有喂养不当或慢性失血病史。饮食中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经常鼻衄、肠道钩虫症是小儿慢性失血的常见疾病。
2.临床表现发病缓慢,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感疲乏无力,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自诉头晕、眼前发黑等。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经常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则肝脾肿大愈明显。
3.理化检查以外周血红蛋白减少为主,1b<llOg/L(6岁以上<120g/L)。红细胞为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网织红细胞一般正常。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um的3次方,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7PS,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骨髓象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正常或红系增多。红细胞系统中以中幼和晚幼红细胞增加明显。胞浆成熟程度较胞核差,故各期红细胞体积较小,胞浆少,染色偏蓝。
4.分度
(1)轻度血红蛋白:6个月-6岁(90-110)g/L,6岁以上(90—120)g/L,红细胞(3-4)x10的2次方除以L。
(2)中度血红蛋白(60-90)g/L;红细胞(2-3)
(3)重度血红蛋白(30—60)g/L;红细胞(1-2)
(4)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1X1012/L
5.铁剂治疗后贫血明显改善。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小儿贫血是一种慢性虚损性病证,应注意探明其发病原因、病机转归,辨别其脏腑、气血、阴阳虚损的程度。本病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口唇、指甲、粘膜颜色苍白。若伴食欲不振,大便溏泄为脾胃虚弱证;伴心悸气短,倦怠乏力为心脾两虚证;伴腰腿酸软,潮热盗汗为肝肾阴虚证;伴畏寒肢冷,发育迟缓为脾肾阳虚证。
二、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健脾开胃、益气养血为主。脾胃得健,食欲改善,纳食增多,气血生化之源充盛,则贫血自能改善和痊愈。不论何证,都要注意调补脾胃,在组方选药时要顾护脾胃之气,不可拘泥贫血而重用滋腻补血之品,总以补而不滞,补不碍胃为要。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