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的病症,称为“经行头痛”。
本病属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慢性盆腔炎患者发生经行头痛,可按本病论治。
[病因病机]
主要发病机理是气血、阴精不足,经行之后,气血阴精更亏,清窍失养所致;或由痰、瘀之邪,值经期随冲气上逆,邪气上扰清窍致痛。常见的分型有气血虚弱、阴虚阳亢、瘀血阻滞和痰湿中阻。
一、气血虚弱
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或劳倦伤脾,气血化源不足,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气血更虚,不足以濡养清窍,以致头痛。
二、阴虚阳亢
素体阴虚,或房劳多产,耗伤精血,经行则冲任阴血外泄,致肾阴更虚,而肝阳益亢,风阳上扰清窍,而致头痛。
三、瘀血阻滞
情志不畅,气滞而血瘀,或经期产后,感受寒热之邪.余血内留,经前冲气偏盛,冲气挟瘀血上逆,阻滞脑络,“不通则痛”,故致头痛。
四、痰湿中阻
肥胖之人,痰湿内盛,或饮食劳倦伤脾,痰湿内生,痰湿滞于冲任,经行之际,冲脉气盛,冲气挟痰湿上逆,阻滞脑络,“不通则痛”,遂致头痛。
[辨证论治]
以头痛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为辨证要点,治疗以调理气血为大法,实证者行气活血以止痛,虚证者补气养血以止 痛。
一、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头痛,心悸气短,神疲体倦,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血素虚,经期或经后气血更虚,清窍失养,故令头痛;气血两虚,故心悸气短,神疲体倦;血虚冲任不足,则经量少;气虚血失温化,则色淡质稀。其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也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活络止痛。
方药举例:八珍汤(《正体类要》)加蔓荆子、鸡血藤。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二、阴虚阳亢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头痛,或巅顶痛,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腰酸腿软,手足心热,经量少,色鲜 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精血耗伤,经行血泄,肾阴更虚,肝阳益亢,风阳上扰清窍,且肝脉过巅,故经期或经后头痛,或巅顶痛,头晕目眩;阳亢肝郁,气机不畅,故烦躁易怒;阴虚精损及肾,冲任不足,故腰酸腿软,月经量少;阴 虚内热,故口苦咽干,手足心热,经色鲜红。舌红,苔少,脉弦细而数,也为阴虚阳亢之征。
治疗法则:滋阴潜阳,疏风止痛。
方药举例:杞菊地黄丸(《医级》)加钩藤、石决明。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枸杞子、菊花
若兼肾虚腰痛者,酌加川续断、桑寄生。
三、瘀血阻滞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头痛,小腹疼痛拒按,胸闷不舒,经色紫黯有块,舌紫黯,边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而有 力。
证候分析:瘀血内停,经期冲气挟瘀血上逆,阻滞脑络,故使经前或经期头痛;瘀血阻滞冲任,血行不畅,故使小腹疼痛拒按,经色紫黯有块;血瘀而致气滞,气机不利,故胸闷不舒。舌紫黯,边尖有瘀点,脉沉或涩而有力,为瘀血阻滞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方药举例: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麝香、红枣、黄酒
方中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川芎、麝香、老葱行气活血,通窍止痛;红枣调和营卫。全方活血祛瘀,通窍止痛,故能调经脉,止头痛。
四、痰湿中阻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头痛,头晕目眩,形体肥胖,胸闷泛恶,平日带多稠粘,月经量少色淡,面色觥白,舌淡 胖,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湿内停,滞于冲任,经行冲脉气盛,冲气挟痰湿上逆,阻滞脑络,故经前或经期头痛;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面色咣白;痰湿困脾,则胸闷泛恶,形体肥胖;痰湿滞于冲任,故经血量少色淡;痰湿下注,伤及带脉,则带下量多稠粘。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也为痰湿之征。
治疗法则:燥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举例: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加葛根、丹参。
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甘草、生姜、大枣、蔓荆子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