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研究
细菌性痢疾临床报道以湿热痢为主,多以清热解毒,化湿利肠为治,常能取得较满意疗效。苏氏以清热化湿汤(黄芩、黄连、当归、生地榆、刘寄奴、白芍、山楂、玉片、木香、甘草)治疗急性菌痢100例,结果均痊愈[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3):37]。蔡氏用抗痢煎(马齿苋、红藤、薏苡仁、白头翁、秦皮、枳壳、白芍、五灵脂、车前子、黄连、煨木香)随证加减,治疗急性菌痢145例。结果:治愈103例占71。04%,好转40例占27.58%,无效2例占1.38%,总有效率98.62%[实用中医药杂志1996;12(1):7]。张氏用新加香连和胃汤(酒炒黄连、酒炒黄芩、炒白芍、当归、厚朴、青皮、陈皮、槟榔、甘草、焦山楂)随证加减,治疗孕妇痢疾46例。结果:痊愈33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陕西中医1995;16(6):246]。韩氏用白地诃片(白头翁、地榆、诃子、丁香)治疗急性菌痢100例,对照组21例,用氯霉素或痢特灵。结果:两组分别痊愈86(86%)、16(76%)例,好转14(14%)、5(24%)例;体温复常平均为2.27、3.59日,;大便脓血粘液消失平均为5.04、7.92日;大便镜检正常平均为6.43、7.44日。实验研究表明,本品对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时珍国药研究1995;(1):9]。
通因通用治痢仍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重视。张氏自拟承平汤(苍术、生大黄、青皮、陈皮、枳壳、厚朴、生甘草)随证加减,治疗暴痢21例,结果均痊愈[实用中医药杂志1996;12(2):7儿罗氏用藿香、薄荷煎汤调服《镜花缘》痢泻散(生大黄、熟大黄、苍术、杏仁、炒羌活、川乌、炒甘草),治疗急性菌痢泄泻35例,脱水严重者予补液。结果:均治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17(2):49)。孙氏用痢下通用方(当归、白芍、炒莱菔子、炒枳壳、槟榔、木香、川厚朴、车前子、甘草)治疗痢疾200例。结果:治愈192例,显效2例,失察6例[山东中医杂志1996;15(6):252)。应氏以痢泻散(生大黄、熟大黄、杏仁、羌活、制苍术、制川乌、甘草)加减治疗急性菌痢43例,结果:痊愈39例(90.7%),好转3例(6.98%),无效l例[浙江中医杂志1998;(7):300)。
采用单方、验方治疗急性菌痢,具有针对性强、疗效好的特点。赵氏用单味草药叶下红治疗各型菌痢909例,治愈率为93.2%,与痢特灵加’IMP等对照组比较,治愈率和肠镜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9):530)。据报道应用单味中草药杨树花、苦痧药、诃子、贯筋草、苍耳草、篇蓄等,治疗急性菌痢的疗效也较满意。大量实验资料证明,以上各种中草药对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或灭菌作用。
· 阿米巴肠病的研究
崔氏以燮理汤(生山药、生白芍、金银花、炒牛蒡子、生甘草、黄连、肉桂)随证加减,送服鸭胆子治疗阿米巴痢疾37例。结果:治愈29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4):25)。蔡氏用白头翁汤(白头翁、银花、紫花地丁、秦皮、黄柏、黄连、大黄)保留灌肠为主治疗阿米巴肠病136例。大便常规以脓球为主重用三黄,加地锦草、丹皮;以红细胞为主大黄易熟大黄,加地榆炭。日一剂水煎200ml保留灌肠。急性期日2次,3日后改日1次,5日为1疗程。西药对症处理。结果:痊愈12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12):18]。蔡氏以截疟法,以截疟七宝饮加减(青蒿、草果、槟榔、厚朴、常山、当归、赤芍、白芍、姜半夏、甘草、红藤、白槿花)治疗阿米巴病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浙江中医杂志1994;(8):369]。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