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徒弟问师父:“有位妇人年过五十,下身出血数十日不止,一到晚上便全身发热,小腹疼痛,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是何病?”其师傅看过那位妇人后,答道:“由于她曾经流产,现在又表现出小腹疼痛、唇口干燥等症状,可以断定是因为流产后小腹内仍有淤血的缘故,当服用温经汤加以治疗。”
大家也许有所不知,古方中的“温经汤”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个是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温经汤”,另外一个是宋代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中的“温经汤”,二方虽同为一名,却是有所差别。
东汉温经汤——温经祛淤,滋阴养血
温经汤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
中老年妇女通常由于自身年老体衰、冲任虚损、淤阻子宫、阴血不足等,而出现崩漏、发热、腹痛、腹满等症状。治疗以温经祛淤、滋阴养血为基本原则,所以常用温经汤治疗。
药物组成:吴茱萸9克,当归9克,芍药6克,川芎6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9克,牡丹皮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麦冬9克。
煎服法:阿胶烊化,余药水煎,混合。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温经祛淤,滋阴养血。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痛经,不孕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经汤有改善微循环、镇痛、促进排卵,以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据临床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宋代温经汤——温经祛淤,行滞调经
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中的温经汤,与《金匮要略》中的温经汤比较,不管是药物组成、功用,还是主治疾病都有所不同。
药物组成:当归9克,芍药、川芎、人参、桂枝、牡丹皮、甘草、牛膝、莪术各6克。
煎服法:上药水煎2次,混合。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温经祛淤,行滞调经。
主治:血海虚寒,月经不调等。
二方均有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功效。《金匮要略》温经汤益气健胃、养血之力较好,兼有滋阴润燥的作用;《良方大全》温经汤行滞祛淤之力较强。二者均为治疗月经不调、证属冲任虚寒、淤血阻滞的常用方剂。出现阴血不足、内热症状者,宜用《金匮要略》温经汤;淤血阻滞较重者,以《良方大全》温经汤较好。
所以,运用温经汤,必须遵循中医辩证施治原则。万不可以病名、药名为据,就贸然对号入座,以免酿成大错。而且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医生会根据具体临床症状的轻重,在原方的基础上酌情加减,或调整药物的用量。
小编推荐:对于阴道干涩,中医认为多由于肝肾虚衰、阴血亏损、冲任失调所致,治疗应以补益肝肾、滋阴养血、调节冲任为主要大法。[详情请看>>>>治阴道干涩 解性交疼痛]
(责任编辑:叶惠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大暑刚过不久,立秋就到来了。此时天气还是比较炎热,多吃这些“节气菜”,可以起到健脾祛湿、补中益气、平肝清热等作用。立秋,从时间上看,就是过了上半年,下半年开始啦。因此,立秋饮食非常重要,立秋吃好了,后面秋分时节的清补润肺才会更加有效。今天39饮食编辑就和大家一起做韭菜炒虾仁,温肾助阳又活血。
擅长领域:擅治感冒久咳、胃肠炎、胃溃疡、结肠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痒、崩漏、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及小儿发热咳嗽,消化不良、疳积等病症有丰富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