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川芎茶调方 头痛皆能康

2007-11-09 17:13: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川芎茶调散是我国古代茶方制剂中最知名的方剂之一,也是中医治疗头痛,应用最广泛、最著名的方剂之一。

  川芎茶调散最早见于宋代,因其方药平和,副作用少,疗效显着、可靠,而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后世治疗风热头痛的茶调散、川芎茶、菊花茶调散等方剂都是从川芎茶调散化裁而来。现在,本方被制成多种剂型,为临床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的常用方剂。

  来源: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及用法:川芎、荆芥(去梗)各4两(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2两(60克),细辛(去芦)1两(30克),防风(去芦)1两半(45克),薄荷(不见火)8两(240克)。上药研为细末,每服2钱(6克),食后用清茶调下,每日2次。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证见偏正头痛或头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本方针对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中医认为,风邪侵袭头部,遏阻清阳之气,经脉不通,以致头痛。治疗当以川芎茶调散散风止痛。

  方药解析

  方中川芎芳香走窜,长于祛风止痛,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中医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部);细辛散寒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头痛连及齿颊部)。诸药相配可治各部位之头痛,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薄荷用量最大,散风清热,能清头目;荆芥、防风疏散上部风邪;甘草协调诸药;清茶苦寒,能清头目,又可制约祛风药过于温燥升散。

  药理研究

  现代动物实验显示,川芎茶调散具有:(1)解热作用。(2)镇痛作用。(3)镇静作用,减少自发性运动。(4)缩短诱发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时间。(5)抗血小板凝聚,缓解小血管痉挛,改善心脑组织供血供氧。

  临床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感冒、流感、血管神经性头痛、颈椎病、三叉神经痛、过敏性鼻炎、额窦炎、面神经麻痹、荨麻疹、风湿性关节炎及脑外伤后遗症头痛等多种疾病,均取得一定疗效。但应用时必须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不可以病名对号入座。

  用法用量

  本方有多种成药剂型可供临床选用。常见的有散剂、片剂、冲剂、颗粒剂、口服液、浓缩丸、泡茶剂等。其用法用量参照各生产厂家说明书应用,或遵医嘱。作汤剂煎服时,可随症加减,因人而异,其药味加减及用量遵照医嘱。

  【注意事项】

  ◆总体来看,本方药物组成偏于温燥升散,故以外感头痛偏于风寒者较为适合。头痛由于外感风热引起者不宜。若风邪稽留不去,头痛日久不愈,称为“头风”,亦可用本方治疗。

  ◆另有菊花茶调散,由川芎茶调散加菊花、白僵蚕而成。此二药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治疗外感风热而引起的头晕目眩及偏正头痛较为适宜。

  ◆气虚、血虚引起的头痛,肝阳上亢或肝风上扰引起的头痛,不宜使用本方。

  ◆孕妇慎用。出血性脑病禁用。

(实习编辑:李显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石坤元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工人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 陶银副主任中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其他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暗疮,月经不调,儿科感冒胃肠调理等。

  • 刘潮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内分泌失调,亚健康状态等疑难杂症。主治高血压、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