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女士是一位56岁的退休女教师,1年前发现患有糖尿病。虽然经药物治疗多余年,但其空腹血糖总是在5.0~9.0mmol/L之间波动,而且神情抑郁,常因一点小事独自落泪,焦虑少言,不愿与人交流;还因为害怕自己的血糖控制不好,什么食物都不敢吃;担心长期服用降糖药物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又反复更换各种治疗药物。最近竟然还采取自行停药、绝食等错误的方法,结果,出现了严重的昏迷症状被送进医院抢救。
经医生诊断,患者是因为患糖尿病后出现了抑郁症。此后,专科医生反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讲解糖尿病知识,同时配合疏肝解郁等中药治疗两个多月,患者情绪方才稳定,性情变得较为开朗,血糖控制平稳,体重也恢复到正常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并不少见,但多被人误以为是“情绪不好”,只有当其发展到很严重的时候,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肝郁不解、情绪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气郁横逆乘脾,致肝脾失和;肝郁化火,致肝火亢盛;忧思伤脾,致气血不足,心脾两虚;气郁生痰,甚则肝郁化火,火热伤阴,肝肾阴虚等。经书云:“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
中医治疗
本病当属中医“消渴兼郁证”范畴,治疗多从“肝”入手,理气开郁,调畅气机为基本治则。
疏肝解郁常用方药为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柴胡10克,香附12克,白芍10克,陈皮10克,川芎12克.茯苓10克,当归15克,薄荷10克,炒白术10克,甘草6克。烦躁易怒者加丹皮12克,炒栀子10克,黄连10克,失眠者加炒枣仁20克,柏子仁12克,朱茯神20克,心悸、盗汗、五心烦热等肾阴虚者合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兼有血瘀者酌加鸡血藤15克,水蛭10克等。便秘者加玄参15克,决明子15克,枳壳12克。
中成药如柴胡疏肝散、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等亦可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非药物治疗
1.更多、更全面地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纠正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接受糖尿病教育,尤其是对初次诊断为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可直接影响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是糖尿病防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糖尿病患者了解的糖尿病防治知识越全面,其因糖尿病发生抑郁症的可能性就越小。
2.适当地心理调护。患者学会精神调摄,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以乐观、积极地心态对待疾病。
3.家属应多对患者进行疏导、鼓励、安慰,理解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当患者已出现较严重抑郁症时,可给予必要的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物治疗,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这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非常有利。
(责任编辑:叶惠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