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膏的品种较多,可供不同体质的人选用,也可由医生根据病人不同病情和体质另行拟定膏方。膏方多由20~30味中药组成,为单剂药的10~15倍量,煎三汁后加冰糖、饴糖或驴皮膏收膏后服用一个月左右。由于服用方便、可长期保存、口味较好,儿童较易接受。
膏方应根据不同的体质加以辨证应用,其作用可分为益气、滋阴、温阳、养血四个方面。对脏器而言,常以补脾、肾两脏为多。如小儿有面色苍白、乏力、舌质淡、血色素低等贫血征象,宜用黄芪、党参、杞子、首乌等补气血的膏方;若有畏寒、四肢冷、生长发育落后等肾阳虚的表现,宜用肉桂、附子、补骨脂、仙灵脾等补肾阳的膏方;若孩子面色萎黄、纳呆、便溏、神疲乏力等脾气虚的表现,宜用太子参、茯苓、山药、白术、扁豆等健脾益气的膏方;若平时有五心烦热、盗汗、面颊升火、便秘等阴虚火旺征象,宜用生地、知母、沙参、黄柏等滋阴泻火为主的膏方。
膏方可以自己配制。先将配购的药材一起放在大砂锅或搪瓷烧锅内,然后加水浸泡数小时,清水的量稍高于药面。开始用武火把药煮沸,然后改为文火持续闷煮,时间约为6~8小时,此时要及时补充一些清水,以免烧干。完成后,把药汁滤出,放好备用。然后把药渣放回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同样的方法再重煎煮2次,每次约4小时,完成后滤出药汁备用。将三次药汁合在一起,倒入锅中继续以文火烧煮,药汁逐渐变稠,此时加入蜂蜜、烊化的阿胶、冰糖收膏,不断搅拌,待混合均匀,再烧片刻,即成膏滋,冷却后装瓶。
膏方自冬至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次,空腹服用较好,因空腹时容易吸收。服药期间忌食萝卜及辛辣之品。脾胃功能差的宜少吃豆类,以免引起腹胀。膏滋药应放在干燥、阴凉处,如放在冰箱中,可存放时间较长,一旦发现表面霉变,不宜继续服用。
服用膏方可以增强儿童的抵抗力,但是如补得不恰当,反会造成不良后果。最常见的是有感冒、肺炎时若服用膏方,犹如闭门留寇,使外邪留恋不去,病情迁延。若小儿在病后脾胃虚弱,有纳呆、口臭、舌苔厚腻、便秘或腹泻等内湿表现,如用膏方反使内湿加重,胃纳更差。此时,需先用一些化湿药,如藿香、陈皮、佩兰、苡仁等,待湿去后再用膏方。患有肠炎、菌痢的儿童也不能用膏方,因膏方较滋腻,含糖也多,服用后反使腹泻加重。因此,服用膏方应根据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原则,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绝不可滥用。
(责任编辑:叶惠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内分泌失调,亚健康状态等疑难杂症。主治高血压、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