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咸,五味俱全,因此被称为五味子。五味子在祖国医学中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其记载可上溯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五味子列为“上品”,所谓“上品”可以简单理解为药物疗效好而没有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较轻。随着认识的深入,发现五味子因南北产地不同而功效各异。南五味子色红,可以治疗风寒咳嗽,北五味子色黑,可以治疗体虚汗多伤精等症。治疗2型糖尿病多选北五味子。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多有热,或因多食少动而致郁热,或为气阴不足而致虚热,因此常见有口干、口渴、自汗、盗汗、心烦、失眠等症,而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因此,可配伍应用改善糖尿病的症状,与酸枣仁合用改善失眠、多汗,与麦冬合用改善口干、口渴,其中口渴苔黄实热明显可加黄连、黄芩以清热,口渴气短,可加人参、或西洋参以益气养阴。
下面介绍一方,可泡水当茶饮,此方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口渴症状,适用于气短、易疲劳、干渴的患者。具体方法:西洋参3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将三味药浸入少量开水中浸洗1分钟,再用1000毫升80℃的开水冲泡药物,40分钟后即可。此为一日剂量,可连服月余。很适合夏季当凉茶饮。
南北五味子的鉴别
1995版《中国药典》中,南北五味子都作为同一种中药——五味子入药;而2000版《中国药典》中,五味子是指北五味子,南五味子则单独出现。因此,目前可以认为两者是不同的药材。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由于两者外观相似,为了方便鉴别,现将其外观的主要区别归纳如下: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肾形,直径5~8毫米,表面呈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气微,味酸。种子为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种皮薄而脆。南五味子果实呈不规则形,较小,直径2~5毫米,表面暗红色或棕褐色,果肉质较薄,无光泽,气微,味酸。种子为肾形,较北五味子小,表面黄棕色,略呈颗粒状。
鉴别要点:南五味子脊部粗糙,具疣状突起,而北五味子则无;北五味子有起白霜现象,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而南五味子则无此特征。
(实习编辑:陈静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甲亢、甲状腺结节、甲亢突眼、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疑难病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炎、鼻炎、支气管炎,慢阻肺,肝炎、胆囊疾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结肠炎、各种老年病,泌感、结石,风湿痹症、眩晕、痛症等杂病。对小儿四时感冒、咳喘、厌食、虚汗、肾炎及皮肤科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