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喜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魄离故言喜误。九十岁,肾气焦,脏枯,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此为五行相生次第,故先肝衰,次第至肾也。至于百岁,五脏虚坏,五神皆去,枯骸独居,称为死也。
平按:“始减”,《灵枢》作“始灭”。“喜忧悲”,《灵枢》作“苦忧悲”,《甲乙经》作“乃善忧悲”。又《甲乙经》“惰”作“堕”;“皮肤枯”作“皮肤始枯,故四肢不举”。“魄离”二字,《灵枢》不重,《甲乙经》作“魂离魄散”。“喜误”,《灵枢》、《甲乙经》均作“善误”。“脏枯”,《甲乙经》作“脏萎枯”。《灵枢》“脏”上有“四”字,下无“枯”字。又《甲乙经》“百岁”上有“至”字;“终”下有“尽”字。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
材力,摄养之力也。天数,天命之数也。
平按:《甲乙经》无此一段及下“岐伯曰”三字。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更齿发长。
肾主骨发,故肾气盛,更齿发长。
平按:“更齿”《素问》、《甲乙经》均作“齿更”。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伏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天癸,精气也。任冲脉起于胞中下极者也,今天癸至,故任脉通也,伏冲之脉起于气街,又天癸至,故冲脉盛也。二脉并营子胞,故月事来以有子也。
平按:“天癸”《甲乙经》作“天水”,下同。“伏冲”《素问》作“太冲”,新校正云:“《太素》作伏冲,下同。”与此正合。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真牙,后牙也。长极,身长也。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身之筋、骨、体、发,无不盛极。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惰。
阳明脉起于面,行于头,故阳明衰,面与发始焦落。
平按:“始焦”《甲乙经》作“皆焦”;“惰”作“白”,《素问》作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白。
三阳,太阳、少阳、阳明也。三阳脉俱在头,故三阳衰,面焦发白。
平按:“发白”《素问》作“发始白”,《甲乙经》无此一段。
七七,任脉虚,伏冲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任、冲二脉气血俱少,精气尽,子门闭,子宫坏,故无子。
平按:“伏冲衰少”《素问》、《甲乙经》作“太冲脉衰少”。
丈夫年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五八,肾气衰,发惰齿藁。六八,阳气衰于上,面焦,鬓发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齿藁者,骨先衰,肉不附,故令齿枯也。
平按:“写”《甲乙经》作“泻”,下同。“肌肉满”,《素问》、《甲乙经》均作“肌肉满壮”。“阳气衰于上”《素问》作“阳气衰竭于上”。“肾脏衰”《甲乙经》作“肾气衰”。
肾则生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写。今五脏皆衰,[平按:《素问》、《甲乙经》“生水”均作“主水”;“乃写”均作“乃能泻”。以下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及《甲乙经·形气盛衰大论》补入。]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