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医堂医院

苏州肿瘤医院、苏州中医医院、苏州中医专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苏州国医堂医院 > 正文

肺痨久咳不愈?王重卿主任以中医智慧固根本

2025-11-19 16:09:04 苏州国医堂医院

肺结核作为传统“肺痨”范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以长期咳嗽、咯血、低热、盗汗、乏力为主要特征,不仅消耗患者体力,更因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给身心带来双重负担。面对这一需长期管理的“疑难大病”,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成员、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王重卿主任,依托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理念,结合数十年中西医临床经验,为肺结核患者提供“辨虚实、扶正气、抗痨邪”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助力缓解症状、稳定病情,提升生活质量。

肺结核的中医认知与病因探析

在中医理论中,肺结核被称为“肺痨”,其发病与“正气不足”和“痨虫袭肺”密切相关。王重卿主任师从全国名中医张云鹏老先生,深耕内科疑难病诊疗多年,他指出:肺痨的核心在于“本虚标实”——“本虚”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劳倦过度、饮食失养,导致肺、脾、肾三脏亏虚,气血生化无源;“标实”则是外感“痨虫”(类似现代医学的结核杆菌),乘虚侵袭肺脏,灼伤肺络,耗损阴津,引发咳嗽、咯血、潮热等症状。临床中,他常见患者因“久咳不愈伴午后低热”“稍动即喘、自汗盗汗”就诊,本质是正气虚弱无法抵御病邪,痨虫持续损耗精气的表现。

中医治疗的核心优势:辨证扶正气,抗痨稳病情

相较于单纯依赖抗结核药物的规范治疗,王重卿主任更注重“中西医协同、扶正祛邪”。他强调,中医治疗肺结核的关键是“辨证”——根据患者病程阶段、体质特点及症状差异,区分肺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不同证型,针对性调理。例如,对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手足心热的肺阴虚患者,侧重滋阴润肺、抗痨止血;对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食少便溏的气阴两虚患者,注重益气养阴、培补肺脾;对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间盗汗明显的阴阳两虚患者,则以温肾健脾、纳气平喘为主。这种“一人一方”的治疗模式,不仅能缓解咳嗽、低热等表症,更能通过调理气血阴阳、修复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病情反复。许多患者反馈,经王主任调理后,不仅咳嗽频率降低,连长期困扰的低热、盗汗也明显减轻,体力逐渐恢复,生活信心随之提升。

预防与日常调护:培元固本,降低复发风险

王重卿主任始终倡导“治未病”理念,认为肺结核的防治需从日常养护与规范治疗双管齐下。他建议患者:

饮食宜补肺健脾:避免辛辣、油炸等耗伤阴津或助火生痰之物,可常食百合、银耳、雪梨润肺生津,或用太子参、黄芪、山药煮粥健脾益气,帮助气血生化。

避风寒、慎起居:结核患者正气本虚,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加重病情;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伤阴血,可适当午休恢复精力。

适度运动,固护正气:选择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以微微汗出、呼吸顺畅为宜,既能促进气血运行,又不耗伤元气。

调畅情志,减少消耗:焦虑、抑郁易致肝气郁结,耗伤肺脾之气,可通过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心态平和有助于病情稳定。

规范治疗,定期复诊:即使症状缓解,也需遵医嘱坚持调理,通过扶正固本增强体质,降低痨虫复燃风险。

专家提示

肺结核需早发现、早干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好控制病情、减少复发。王重卿主任提醒,若出现长期咳嗽(超过两周)、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或痰中带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中医辨证制定个体化方案。作为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核心成员,王重卿主任长期致力于呼吸系统疑难病诊疗,尤其擅长结合经典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认知,为患者制定从急性期抗痨到稳定期扶正的精准调理计划。目前,王主任在苏州国医堂(新区店)隔周日全天坐诊,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更多肺结核患者守护呼吸健康,助力重获顺畅呼吸与充沛活力。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文章
医院科室
友情链接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