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医堂医院

苏州肿瘤医院、苏州中医医院、苏州中医专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苏州国医堂医院 > 正文

乳腺病反复发作不用愁,王应兰主任中药调理护健康

2025-11-05 14:41:40 苏州国医堂医院

乳房胀痛、触摸有结节、经前加重……这些症状是许多女性乳腺病的常见表现。西医多以观察、激素调节或手术应对,但部分患者仍面临“用药缓解、停药反复”的困扰,更让未育女性担忧影响哺乳。这时,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的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王应兰主任,用几十余年妇科积淀,为她们点亮“温和调理”的希望:乳腺病不是“局部肿块”的问题,而是身体在提示“肝郁痰凝、冲任不调”。中医调理的关键,是从根源改善体质,让气血畅通、痰瘀得化,乳腺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师承名家,深植“调和气血”的中医理念

王应兰主任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二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妇科主任中医师,亦是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她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曾跟随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学习,将大师“女子以血为本”“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学术思想融于临床。针对乳腺病的特殊病机——比如情绪抑郁致肝气郁结、脾虚生痰致痰瘀互结、冲任失调致气血失和,她逐渐形成“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调理冲任”的特色调理思路。她常说:“乳腺病的形成,与身体‘气机不畅’‘痰湿内停’密切相关。中医要做的,是帮身体‘疏通气道’‘清理痰湿’,让乳腺恢复柔软状态。”这种“整体调理”的理念,让她在乳腺病治疗中备受患者信赖。

辨证施治,为不同体质定制“消结方案”

在王应兰主任的诊室里,“乳腺病”从不是“千篇一律”的治疗,而是“一人一方”的精准呵护。她认为,本病根源在于气血痰瘀交结于乳房:有人是肝郁气滞型——经前乳房胀痛明显,情绪波动时加重,伴胸闷善叹息;有人是痰瘀互结型——乳房可触及结节,质地偏硬,舌暗有瘀点;有人是冲任不调型——乳房隐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伴腰酸乏力、月经稀少。针对这些不同体质,她会用中药逐一调和:肝郁气滞的,侧重疏肝理气、散结止痛;痰瘀互结的,健脾化痰、活血消结;冲任不调的,补肾调冲、和血散瘀。

比如苏州姑苏区的林女士,乳腺增生3年,经前乳房胀痛如针刺,B超显示多发结节,西医建议定期复查。就诊时她舌红苔薄、脉弦——典型的“肝郁气滞”。王主任用中药疏肝理气、散结止痛,同时叮嘱她“少生气,睡前按揉太冲穴”。一个月后胀痛减轻,三个月后复查,结节变软缩小;半年后症状基本消失,她笑着说:“王主任没让我‘等手术’,反而帮我把‘气堵’疏通了,乳房自然就‘软和’了。”

医暖人心,用“温和”守护女性健康

王应兰主任的医术,藏在无数患者的“轻松触诊”里。苏州工业园区的陈女士便是其中之一:35岁的她因乳腺结节5mm被建议手术,因担心影响哺乳拒绝,经同事介绍找到王主任。当时她面色萎黄、情绪急躁,舌淡边有齿痕,脉沉细——属“脾虚痰瘀”。王主任用中药健脾化痰、软坚散结,配合生活指导“少吃甜腻,多吃陈皮山楂”。四个月后复查,结节缩小至2mm;一年后再次检查,结节已不明显,她握着B超单说:“原来中医能让身体‘慢下来’,把‘硬结’慢慢化掉,是您给了我自然康复的希望。”

除了临床,王应兰主任始终在推动中医乳腺病调理的传承:她参与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将“调肝脾化痰瘀治乳腺病”的经验整理成文;同时承担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带教任务,把“辨病辨证结合”的思路传给年轻医生,让更多人学会从中医视角看待女性乳腺健康。

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王应兰主任用中医的“和调智慧”,为乳腺病患者筑起一道“防护墙”。她不追求“快速消结”,却用中药帮身体找回“平衡的力量”——让气血畅通、痰湿得化、冲任调和。这种温和而坚定的中医理念,让她成为乳腺病患者的“调理守护者”,用仁心仁术,把“结节焦虑”变成“康复希望”。

对许多女性来说,王主任的诊室不是“治病的房间”,而是“重获柔软的起点”——在这里,她们调的不是“结节”,是“身体对健康的掌控力”。而这,正是中医妇科调理动人的地方:让每一次身体的“小异常”,都成为“调和气血”的契机。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文章
医院科室
友情链接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