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纳呆不是小事!郭福新主任用中药为您解开健康密码
在日常生活中,"心慌心跳、食欲不振"这些症状常常被人们忽视或轻描淡写地归咎于"压力大"或"消化不良"。然而,当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时,可能预示着更深层次的健康问题。中医将这些症状统称为"心悸纳呆",通常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等内在体质失调有关。心悸纳呆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长期不愈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
上海虹口区的王阿姨今年65岁,退休前是社区医院的护士,一生勤劳能干,身体健康。但从5年前开始,她逐渐出现"心慌、食欲不振"等问题:稍微活动一下就感到心慌气短,心跳加速;面对平时爱吃的饭菜也提不起兴趣,食量日渐减少;晚上睡觉时总觉得心神不宁,容易惊醒。家人带她做了各种检查,结果都显示"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医生多认为是"更年期综合症"或"消化不良",开了些西药调理,但效果并不明显。
"我感觉自己像个'废人',连吃饭都成了负担。"王阿姨的情绪日渐低落,子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24年底,经社区老同事介绍,他们找到了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的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郭福新主任。郭主任师承著名老中医陈克忠教授,曾任上海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在中医治疗慢性病、疑难病领域深耕多年,尤其对心悸纳呆这类因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引发的病症有着丰富经验。
初次就诊时,郭主任仔细询问了王阿姨的症状和生活习惯,观察了她的面色、舌象,搭了脉象后说:"阿姨,您这是典型的'心脾两虚'。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脾主运化,两者相互影响。您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正是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表现。年纪大了,气血生化不足,加上思虑过度、劳心伤脾,导致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以才会出现心慌、食欲不振这些症状。"
针对王阿姨的情况,郭主任制定了个性化的中药调理方案。他解释道:"中医调治心悸纳呆,关键在于'补益心脾、调畅气机'。既要补气血以养心神,又要健脾胃以助运化,同时兼顾您的体质特点,循序渐进。"他特别强调,治疗需要时间和耐心,既要通过中药调理体质,也要配合生活方式调整,比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
王阿姨按照郭主任的指导,每日煎服中药,同时调整了生活习惯:家人每天陪她在小区里散步、打太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增加了红枣、山药、鸡肉等补益食材;每天保持心情愉悦,参加社区兴趣小组,学习园艺和插花。一个月后,王阿姨感觉"心里踏实多了";两个月后,她的食欲明显改善,能享受自己喜欢的饭菜了;三个月后复查,她的心慌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也大有改善。
让王阿姨欣慰的是,她的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不再整天忧心忡忡,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现在的她,不仅能够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还主动报名参加了社区的志愿者服务,帮助邻里解决各种问题。她常对来访的朋友说:"郭主任的中药调得好,让我这颗'不安的心'终于安定下来了!"
王阿姨的经历告诉我们,心悸纳呆不是"老年必有的宿命",也不是简单的"消化不良",而是身体发出的"需要调理"的信号。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也照见了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的智慧。面对心悸纳呆带来的种种困扰,不必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完全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而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的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郭福新主任,正是这样一位用中医智慧为患者"解开心结"的守护者。凭借深厚的医学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为每一位心悸纳呆患者量身定制中药调治方案,帮助他们补益心脾、调和气血,重获身心的双重健康。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 2025-08-17尿路感染的中医辨证调治:对话苏州市普陀区中医医院叶盛德主任
- 2025-08-17从偏瘫失语到步履稳健——蒋瑞金主任用中药调治脑梗后遗症的焕新之路
- 2025-08-17颈椎病反复发作?苏州中医沈立坚有良方
- 2025-08-17早泄困扰难启齿?刘国才主任以中医辨证调理重拾男性自信
- 2025-08-17类风湿性关节炎早干预,沈立坚辨证施治护关节
- 2025-08-16阳痿早泄困扰?刘国才主任以中医辨证调理重振男性雄风
- 2025-08-16脊柱侧弯早干预,苏州老中医沈立坚中医方案受推崇
- 2025-08-16慢性胃炎迁延难愈?苏州国医堂刘国才以整体调理调和胃肠气机
- 2025-08-16苏州老中医沈立坚:中医正骨终结腰椎间盘突出疼痛
- 2025-08-16御医传人蒋瑞金:以“调和气血”破解中风后遗症的“肢体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