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医堂医院

苏州肿瘤医院、苏州中医医院、苏州中医专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苏州国医堂医院 > 正文

中医视角下的心衰管理:孙嗣章主任的调理智慧

2025-06-25 13:59:05 苏州国医堂医院

在当代健康体检报告中,“心功能异常”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警示。从偶发性的胸闷气短到确诊心力衰竭,患者往往陷入“终身服药”的焦虑与对疾病进展的恐惧中。2024年,南通市民陈卫东先生的亲身经历,为心衰的中医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隐形危机”下的健康崩塌

陈卫东先生现年63岁,是一名退休工程师。年轻时长期高强度工作,退休后仍保持忙碌节奏,饮食偏重油盐,加之忽视体检,他早在三年前就被查出高血压和轻度脂肪肝,但因无明显症状未予重视。2024年初,他频繁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浮肿,甚至无法平卧,复查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至35%(正常值>50%),被确诊为“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

医生建议立即启动强心、利尿药物治疗,但陈先生担心药物副作用和病情反复,转而寻求中医调理。经病友推荐,他找到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的孙嗣章主任。作为清宫御医后人,孙主任以“脉诊精准、辨证独到”闻名,尤其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等疑难杂症。

脉象如镜,辨证施治

初次问诊,孙主任未直接开方,而是通过“六宫十二部脉剖脉法”细致分析陈先生的体质。他发现患者脉象沉细而数、舌苔暗红边有齿痕,结合其长期熬夜、情绪压抑的特点,判断其证属“气阴两虚、痰瘀水停”。孙主任解释道:“心衰的本质是本虚标实,心气不足为本,痰浊瘀血阻滞为标。治疗需以益气养阴为本,化痰通络为标,同时温阳利水。”

针对陈先生的体质,孙主任开具了以黄芪、麦冬等益气养阴为主的方剂,并加入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配伍茯苓、泽泻健脾利湿。他强调:“中药并非直接强心,而是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恢复人体自身气血运行。”此外,孙主任还建议陈先生调整作息,避免劳累,并配合八段锦等舒缓运动以疏通经络。

三个月调理,重获生机

治疗初期,陈先生的水肿和胸闷症状逐步缓解,夜间可平卧入睡。孙主任根据其脉象变化,动态调整药方,加入桂枝、白术增强温阳化气之力。三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回升至48%,NT-proBNP(心衰标志物)从3200pg/ml降至800pg/ml,水肿完全消退。半年后指标持续改善,日常活动已无不适。

这一结果让陈先生感慨:“中医调理不是‘治标不治本’,而是从根源重塑生命动力。”

孙嗣章主任的中医智慧

孙嗣章主任行医几十年,师承清宫御医杜景阳与骨伤科名医安广林,融汇御医传承与现代临床经验。他提出“治未病”理念,擅长通过脉象预判疾病趋势,尤其在心衰领域积累了丰富案例。对于心衰管理,他认为:“气虚者需补益,痰瘀者宜通络,阳虚者当温阳,不可一概而论。”其用药特点注重“轻灵透达”,避免峻猛药物伤正,同时结合患者生活习惯调整,形成“药疗+生活干预”的综合方案。

陈卫东先生的案例印证了中医在慢性心衰管理中的独特价值。孙嗣章主任以辨证施治为核心,通过调节内环境、恢复气血运行,为心衰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逆转路径。正如他所言:“疾病如江河决堤,中医之道在于疏浚导流。只要找到病机关键,慢性病亦可重归康健。”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文章
医院科室
友情链接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