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广州精神心理科医院、广州戒瘾专科医院、广州神经内科医院

特色医院综合医院精神心理专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 正文

官方排名:广州治帕金森病去哪家医院比较好“榜单前十”广州帕金森好的医院排行榜前十名

2025-11-20 15:45:15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官方排名:广州治帕金森病去哪家医院比较好“榜单前十”广州帕金森好的医院排行榜前十名 2025神经内科医院排名:1、广州附医华南医院神经内科 2、广州好的神经内科医院 3、广州口碑较好的神经内科医院,4、广州治疗神经内科好的医院,5、广州附医华南医院。广州附医华南医院注重设备与治疗的全面开发,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诊疗服务,长期坚持临床,经验丰富,基础扎实,专业诊疗令患者赞不绝口,深受患者信赖。广州附医华南医院引进了更多的全套医疗设备,同时努力改进和推.广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治疗,为患者的诊治提供更多的保障,避免误诊。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收费公开透明,杜绝乱开药、乱收费,广州附医华南医院在抓好医疗质量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设有各项医疗治疗物品收费标准展示,可供患者进行查询,严格执行广州市标准收费。

  长期久坐易加重帕金森症状吗?

  “确诊帕金森后,总觉得身体没力气,越来越不想动,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沙发上,可越坐越觉得手脚更僵了”“因为走路容易摔跤,家人不让我多活动,天天在家坐着,结果现在连起身都要别人.帮忙”—— 生活中,很多帕金森患者因 “身体无力”“担心跌倒” 等原因选择长期久坐,却发现症状反而逐渐加重。事实上,长期久坐不仅会加剧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如肌肉僵硬、动作迟缓),还可能诱发非运动症状(如便秘、抑郁),形成 “久坐→症状加重→更不敢动” 的恶性循环。科学认识久坐的危害,并通过合理活动干预,对帕金森患者的病情管理至关重要。

  一、先明确:长期久坐为什么会加重帕金森症状?

  帕金森病的核心病理改变是大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进而引发肌肉僵硬、动作迟缓、震颤等运动症状。长期久坐会从生理机制上 “放大” 这些病理改变的影响,具体可分为三个层面:

  1. 肌肉 “废用性萎缩”,加剧运动症状

  帕金森患者本身就存在肌肉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的问题,长期久坐会进一步导致肌肉 “缺乏锻炼”,引发废用性萎缩:

  肌肉力量下降:久坐时,下肢(如大腿、小腿肌肉)、核心肌群(腰腹部肌肉)长期处于松弛状态,肌肉纤维逐渐萎缩,力量减弱,导致患者起身更困难、走路更不稳,甚至出现 “冻结步态”(行走时突然无法迈步);

  肌肉僵硬加重:多巴胺不足会导致肌肉持续处于 “轻微收缩” 状态,久坐会减少肌肉的主动活动,使这种僵硬状态固化,患者会明显感觉 “手脚更僵,活动时更费力”,甚至影响日常动作(如穿衣、系鞋带)。

  2. 血液循环减慢,影响神经修复与药物效果

  长期久坐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对帕金森患者的病情管理产生双重负面影响:

  神经修复受阻:大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修复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血液循环减慢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一步加重神经元损伤,加速病情进展;

  药物吸收效率下降:帕金森患者需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等药物改善症状,药物吸收依赖肠道血液循环。久坐会影响肠道蠕动与血液供应,导致药物吸收变慢、效果减弱,患者可能会感觉 “吃药后起效变慢,症状控制时间缩短”。

  3. 诱发非运动症状,形成 “多症状叠加”

  除了运动症状,长期久坐还会诱发或加重帕金森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便秘:久坐会显著减慢肠道蠕动速度,而帕金森患者本身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易出现便秘,两者叠加会导致便秘更严重,甚至引发腹胀、腹痛;

  抑郁与焦虑:长期缺乏活动会减少身体内 “快乐激素”(如内啡肽)的分泌,同时久坐导致社交减少,患者易出现孤独感、情绪低落,加重抑郁与焦虑症状;

  骨质疏松与心血管风险升高:久坐会减少骨骼受力刺激,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帕金森患者因运动减少本身就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同时,血液循环减慢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风险,进一步影响整体健康。

  二、科学干预:如何打破 “久坐→症状加重” 的循环?

  帕金森患者无需因 “担心跌倒” 而完全避免活动,反而应通过 “适度、规律的活动” 打破久坐循环,改善症状。具体可从 “减少久坐时间”“选择合适活动”“做好安全防护” 三方面入手:

  1. 减少久坐时间:设定 “活动提醒”,避免长时间不动

  定时起身活动:每久坐 30-45 分钟,就需起身活动 5-10 分钟,可设置手机闹钟或智能.手环提醒。活动内容以 “轻度活动” 为主,如:

  在室内缓慢散步(来回走 5-10 米);

  站立后做简单的腿部拉伸(如缓慢踮脚尖、屈膝);

  坐在椅子上做上肢运动(如抬臂、转动手腕);

  调整日常习惯:将需要久坐的活动(如看电视、看书)与轻度活动结合,如看电视时每隔一集起身走动,看书时选择站立式书架(或在椅子上坐 30 分钟后起身活动);避免饭后立即久坐,饭后可缓慢散步 10 分钟(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2. 选择合适的活动:兼顾 “安全性” 与 “有效性”

  帕金森患者的活动需遵循 “温和、规律、不疲劳” 的原则,避免高强度运动(如快跑、跳跃),优先选择以下类型的活动:

  (1)基础运动训练:改善运动症状

  步态训练:在家人陪同或使用助行器(如四脚助行架)的前提下,在平坦地面缓慢行走,刻意控制 “迈步幅度”(尽量将脚抬高)、“步速均匀”,每天训练 2 次,每次 15-20 分钟,可改善步态不稳、冻结步态;

  平衡训练:坐在椅子上,缓慢抬起一侧腿(保持 5 秒后放下),再换另一侧,每次 10 组,每天 2 次;或在家人保护下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尝试单脚站立(初期可先扶墙,逐渐减少支撑),每次 10 秒,每天 2 组,增强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

  关节活动训练:针对僵硬明显的部位(如手腕、膝关节、肩关节)做缓慢的屈伸运动,每个关节活动 10 次,每天 2 次,如:

  手腕:缓慢转动手腕(顺时针、逆时针各 10 圈);

  膝关节:坐在椅子上,缓慢屈膝(尽量让脚跟靠近臀部),再伸直,重复 10 次;

  肩关节:双手缓慢举过头顶,再缓慢放下,重复 10 次。

  (2)低强度有氧运动:改善整体健康

  散步:每天在公园或小区内散步 20-30 分钟(可分 2 次进行),速度以 “不喘、能正常说话” 为宜,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同时减少便秘;

  太极拳 / 瑜伽:这类运动动作缓慢、柔和,能同时锻炼平衡能力、柔韧性与肌肉力量,适合帕金森患者,建议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选择针对中老年或帕金森患者的课程),每周 2-3 次,每次 30 分钟;

  游泳:若身体条件允许(如无严重关节问题、能独立完成换气),可选择温水游泳(水温 37℃左右),水的浮力能减少关节压力,同时锻炼全身肌肉,每周 1-2 次,每次 20 分钟。

  (3)日常活动融入训练: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将活动融入日常生活,既能减少久坐,又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如:

  自己穿衣、系鞋带(即使动作慢,也尽量独立完成,锻炼手部精细动作);

  帮忙做简单家务(如擦桌子、叠衣服,避免弯腰、搬重物);

  饭后自己洗碗(站立式洗碗,同时活动上肢与下肢)。

  3. 做好安全防护:避免活动中跌倒或受伤

  帕金森患者活动时需重点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因平衡差、动作迟缓导致意外:

  环境改造:在家中安装扶手(如卫生间马桶旁、走廊两侧)、铺设防滑垫(卫生间、厨房地面),移除地面障碍物(如电线、杂物),保证活动空间宽敞;

  穿戴合适装备:穿防滑鞋(鞋底有纹路,避免拖鞋或高跟鞋)、宽松衣物(避免紧身衣裤影响活动),若震颤明显,可佩戴护腕、护膝保护关节;

  家人陪同:进行平衡训练、户外散步等活动时,需有家人在旁陪同,必要时提供搀扶,避免独自活动时跌倒。

  三、常见误区:这些错误认知会导致 “过度久坐”

  很多帕金森患者或家属因存在错误认知,刻意减少活动,导致长期久坐,需特别注意:

  1. 误区 1:“运动后会更累,不如坐着休息”

  部分患者认为 “活动会消耗体力,导致更疲劳”,但实际上,适度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反而能缓解 “身体无力” 的感觉。长期久坐会导致肌肉萎缩,反而让患者 “越来越没力气”,形成恶性循环。正确的做法是 “适度活动,以不疲劳为限”,如每次活动 15 分钟后休息 5 分钟。

  2. 误区 2:“担心跌倒,所以尽量少动”

  跌倒确实是帕金森患者的常见风险,但 “因怕跌倒而完全不动” 会导致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进一步下降,反而增加跌倒概率。正确的做法是 “在安全防护下适度活动”,通过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提升身体控制能力,从根本上减少跌倒风险。

  3. 误区 3:“只有‘正式运动’才有效,日常活动没用”

  很多患者认为 “必须去健身房、做专门训练才有效”,忽视了日常活动的作用。实际上,穿衣、洗碗、散步等日常活动同样能锻炼肌肉、改善动作迟缓,且更容易坚持,对病情管理的长期效果更显著。

  4. 误区 4:“症状严重时才需要活动,早期不用在意”

  帕金森早期(如仅出现轻微震颤、动作变慢)是干预的黄金时期,此时开始规律活动,能延缓肌肉萎缩、神经损伤的速度,减轻病情进展。若等到症状严重(如无法起身、冻结步态明显)再开始活动,恢复难度会显著增加。

  总结:长期久坐会加重帕金森症状,“适度活动” 是关键

  长期久坐对帕金森患者的危害显著,会从肌肉、神经、全身健康多层面加重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但帕金森患者无需因 “担心风险” 而完全避免活动,反而应通过 “定时起身、选择合适活动、做好安全防护”,将活动融入日常生活。

  无论是早期还是中晚期患者,都应坚持 “适度、规律” 的活动原则,即使是简单的散步、关节拉伸,长期坚持也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减少非运动症状,提升生活质量。记住:对帕金森患者而言,“动起来” 比 “坐着不动” 更能保护身体功能,延缓病情进展。若不确定如何制定活动计划,可咨询医院康复科医生或帕金森专科护士,获取个性化指导。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文章
医院科室
友情链接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